漂浮計劃 打造新諾亞方舟
無論是中國的洪水神話,還是圣經的諾亞方舟寓言,都記錄了人類曾幾乎毀于一場大水的命運。全球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歷盡劫波后,地球上的一群人,正在尋找著一種應對方式,那就是漂浮城市計劃。
無論是中國的洪水神話,還是圣經的諾亞方舟寓言,都記錄了人類曾幾乎毀于一場大水的命運。全球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歷盡劫波后,地球上的一群人,正在尋找著一種應對方式,那就是漂浮城市計劃。
文|小莊據2007年一份調查研究顯示,全球海平面以上不到10米的地帶,包含大約世界2%的陸地和10%的人口。至2100年,全球變暖導致的海平面上升將達到18~59厘米,即使那些在海平面10米以上地區居住的人,接下去幾年內也很容易受到氣旋、土地下沉、三角洲受侵蝕、海水灌入農田等災害的襲擊,其中,中國的處境最為危險——有大約1.43億人居住在沿海,其次是印度、孟加拉國、越南、印度尼西亞、日本、埃及、美國和荷蘭。
面對海平面上升,不少人從《圣經·創世紀》里得到啟發,提出對策。上帝下了淹滅令,諾亞以方舟令眾生幸存于洪荒時代,則現下居安思危的我們不妨也造出一些“舟”來,如此,即便到了洪水滔天的那一日,人們也無需懼怕——或可在“舟”上安心地憑欄觀賞、自在漂流。
早年,法國科幻作家儒勒·凡爾納就在小說中寫過一個類似的構想:一座鋼鐵建造的機器島,設施機構齊全,生活極盡奢華。
東京灣的海上城市
1960年代,美國著名建筑力學家和工程師巴克·富勒受一位日本富翁之托,為東京灣設計一座海上城市。它包括一群帶有公寓單元的組合四面體結構,錨定在近海海灣,以橋和大陸相連。
他一共提出三種類型的“漂浮屋”:幾乎完全浮在水面上的,半浮在水面上的和完全沉浸在水底的。最后一種形狀為球形或者圓柱形,主體沉浸在海面以下,以便于避開海面上的風浪和動蕩,僅僅通過一條垂直的通道伸到海面以上作為出入途徑。富勒的夢想最后因那位資助者早早去世而沒有得到實現,但這個大膽構思卻得到了后世建筑師的膜拜與追隨。
“NEXUS浮城”
美籍華裔建筑師崔悅君二十多年前就提出的“NEXUS浮城”,是其中較為著名的一個,這座城市長7公里、 寬4公里, 容納居民為10萬人。在計劃中,它可以借鑒迪士尼的經驗,利用配套經營收回投資并盈利。南加州海岸、馬薩諸塞州的東南海岸、中國黃海和東海、以色列沿海、波斯灣、里約熱內盧和墨西哥灣之間的南美沿海、爪哇海北端靠近暹羅灣的地帶、波羅的海、亞德里亞海北半部都被認為是“NEXUS浮城”合適的投建之地。
崔悅君非常具體地提出了這一計劃的措施和步驟。“NEXUS浮城”的主要建筑材料是以海泥和海底鹽礦為原料制成的電解質防水混凝土和“Cor-10”鋼材,加上一定的銅覆層,有良好耐腐蝕性能。然后借助聚丙烯玻璃纖維、碳纖維聚合體塑料等,起到加固的作用。整個建造過程將在海水中完成,然后利用氣球懸浮系統和“仿生殼”膨脹系統浮上水面。
城市的“頭”是一個小山一般的結構,用來捕捉潮汐能,以及把海嘯這種破壞性的力量轉換為可控。“NEXUS浮城”將結合使用各種不同類型的發電方式:5個海洋熱能發電轉換機組作為主要的能量來源,幾個獨立的風能和太陽能發電機則作為輔助設施。一套可調整的“水力肢翼”借著27個發動機組成的動力系統,來帶動這個龐然大物,保持每小時1~5公里的航行速度。
“自由之舟”
美國佛羅里達的一家工程設計公司在上個世紀末提出了 “自由之舟”這個超級海上項目,其規模之大令人驚贊——如果建成,將長1400米,寬230米,高110米,長度達到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豪華油輪“瑪麗女王號”的四倍。設計師諾曼·尼克松強調說,“自由之舟”不止是一艘游船的概念,是用來生活、工作、退休、度假和游覽的。
“自由之舟”將組建一支由水翼艇組成的交通運輸隊,往返于船和海岸碼頭之間,負責為居民和游客擺渡;還將投建一條1158米長的直道,可以作為乘客數不超過40人的私人飛機或小型商務飛機的跑道。其他還有停車場、碼頭,甚至一條短途地鐵。
它的娛樂生活和陸地上一樣豐富,人們可以去各種餐廳用餐,去賭場玩骰子或者老虎機,去夜店蹦的,去酒吧喝酒,去劇院看歌劇。其中高爾夫、游泳、體操、溜冰等各項運動所需要的體育場館統統都有。和外界的信息溝通也非常方便:每戶人家都可以看到一百多個衛星電視頻道;互聯網隨時可用。
“自由之舟”將擁有高達25層的高樓,里面包括17000個住宅單元,連同管理這個城市的職員在內,總居住人口能達到6萬。這座飄浮的城市會持續在洋面上漂泊,到地球上大部分沿海區域轉一圈,以三年為一個周期,所以,船上的居民不出家門就能進行環球旅行。
城市中的雇員,有機會享受食物、房屋、衣物、教育、醫療在內的一切權利。這里還有一個嚴密的安全系統,警察24小時巡邏。船上的每位工作人員都要接受安全訓練。
對于那些有能力在“自由之舟”上入住生活一段時日的人(目前的估價在幾百萬美元一人次)來說,最吸引他們的一個優點在于此處不設地方稅,包括個人所得稅、買賣稅、商業稅、進口關稅,一應全免。它擁有一個免稅商場,里面提供總計16萬平方米的商鋪供各大品牌擺上他們的產品。
此外,此處大力提倡環保概念。不設下水道,使用焚化廁所,每個造價在3000美金,所有排泄物將被燒掉,剩下來的灰被撒到花園作為肥料。廢油則會被運往一個蒸汽車間用來發電。所有廢棄的玻璃、紙、金屬都要回收。據估計,平均而言,“自由之舟”的居民要比他們在陸地上少生產80%的垃圾。
“AZ島”
巴黎建筑師讓·菲利浦-佐皮尼設計的“ AZ島”為一座長400米、寬300米、高80米的浮島,可以容納1萬人,其中本島居民3000人左右,另外將設置5000間客房,至少住得下7000名前來觀光或避難的客人。
強大的動力系統將使它能夠在海上保持大約28公里/小時的航速。一旦建成下水,就將從地中海出發,沿著加勒比的安的列斯群島,一個島一個島地漫游,直抵波利尼西亞群島??紤]到沿途可能遇到的極端情況,它具有抵抗20米驚濤駭浪的特殊設計。
目前的情況下,全世界還沒有任何一家造船廠有能力一次成型如此規模的海上平臺,所以投資者阿爾斯通公司計劃把島的基礎部分劃成8到9塊構件——每塊只有標準足球場大小——分頭完成,運到海上組裝到一起,之后再行修建延伸部分。
“漂房”
荷蘭是世界上最有可能被淹的國家之一。海平面上升對他們造成的困擾比比皆是,如為了防止在該國入海的萊茵河出現倒流現象,也需提出河流改道規劃。所以一種“漂房”早早就被該國建筑師列入規劃。
他們一共設計了兩種漂浮在水上的住房,一種本來就像船一樣沒有固定基座,而另一種是連接在地基上,當洪水來襲,上層建筑會自動水漲房高。
房子里的供水和供電管道都由柔性材料制造,為了能夠良好適應水體運動而帶來的形變。而在其他方面和普通房子區別并不大,有木質陽臺,也有外部圍欄。它們的造價并不便宜,起價達到一幢31萬美元,因此大部分將面向發達國家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