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孔堅:如果不會建最好的城市,至少回避建最壞的

生于農村,俞孔堅相信自己的思想植根于鄉野。

從海綿城市、反規劃到大腳革命,他秉承的理念一以貫之,“需對迫在眉睫的生態環境挑戰作出應答”。

責任編輯:汪韜

俞孔堅(資料圖/圖)

(本文首發于2019年2月14日南方周末創刊35周年特刊·南周面孔系列)

生于農村,俞孔堅相信自己的思想植根于鄉野。

從海綿城市、反規劃到大腳革命,他秉承的理念一以貫之,“需對迫在眉睫的生態環境挑戰作出應答”。

人們印象中的設計師辦公室應該井井有條而不乏創意,但這間辦公室里,書和雜志鋪滿了樣式樸實的辦公桌,桌子底下藏著三四雙鞋,有拖鞋,還有一雙沾滿灰塵的皮鞋。

一切就像辦公室主人景觀設計公司的名字:“土人”。

俞孔堅,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學研究院院長,哈佛留學,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卻從不掩飾自己生于浙江金華一個農村。34歲回國后,他更相信自己的思想植根于鄉野,開始抨擊國內追求的城市之“大”——大馬路、大廣場、大規模。

對中國過去的城市建設、城市雨澇、河流污染等城市病,他在批評之外,探尋中國式的解決途徑。

以運動抵消運動

1999年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是中國舉辦的首屆專業類世博會,不僅吸引了950萬人參觀,更激發了主政者將城市改頭換面的雄心,一場轟轟烈烈的“城市美化運動”在全國興起。

彼時,36歲的俞孔堅在劇變中國的一個角落里暗自反思。“城市更新變成形象工程,只是彰顯權力和財富,沒有文化品位、價值觀和審美支撐。”他覺得,城市美化運動似乎只狂熱于“大”:河道被填埋,古街道、老房子、工業廠房被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吳悠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