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泰寧:“我們既不真正了解西方,也不了解自己”
近年來,在“弘揚傳統文化”大背景下,又重提“新而中”“新中式”。如果沒有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互動,僅靠民族自豪感,靠“跟風”,是走不出西方陰影的。
我們既不真正了解別人,也不真正認識自己,又看不清世界文化的發展方向,這種狀態何談文化自覺?沒有文化自覺又何談文化自信?
責任編輯:汪韜
程泰寧
(本文首發于2019年2月14日南方周末創刊35周年特刊 · 南周面孔系列)
近年來,在“弘揚傳統文化”大背景下,又重提“新而中”“新中式”。如果沒有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互動,僅靠民族自豪感,靠“跟風”,是走不出西方陰影的。
我們既不真正了解別人,也不真正認識自己,又看不清世界文化的發展方向,這種狀態何談文化自覺?沒有文化自覺又何談文化自信?
程泰寧的辦公室與浙江美術館遙遙相應,這座建筑有著玻璃塑造的江南坡屋頂造型,又如一塊璞玉鑲嵌在西子湖畔,是這位建筑大師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可即便是程泰寧,82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有時也無法擺脫籠罩在建筑界上空的“長官意志”。
他認為困擾中國建筑界的種種問題是結構性的,一朝一夕難以解決,其根源可能在于,“我們既不真正了解西方,也不真正了解自己”。
南方周末:2013年底,你集結百名建筑精英,共同批判中國建筑“千城一面”、崇洋媚外的亂象,這幾年有改變嗎?
程泰寧:幾個論壇后,媒體作了報道和內參,批評建筑創作的“貪大、媚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周凡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