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菲斯 邪惡小行星沖撞地球

地球每天都要受到數十億個小物體的撞擊,它們大多都是小行星和彗星的碎片,很多碎片還沒有針頭大。但每一億年總會出現一個大得足以毀滅所有生物的入侵者。這些撞擊決定了我們的過去,更影響我們的未來。

地球每天都要受到數十億個小物體的撞擊,它們大多都是小行星和彗星的碎片,很多碎片還沒有針頭大。但每一億年總會出現一個大得足以毀滅所有生物的入侵者。這些撞擊決定了我們的過去,更影響我們的未來。



2036年4月13日,阿波菲斯(Apophis)正面撞擊地球,約3/4物種滅絕,這一紀人類文明時代結束。

阿波菲斯以每秒約15公里的速度直沖地球而來,高速摩擦產生的巨大熱量使得空氣溫度急劇上升。如果有人正好在撞擊區域的100萬平方公里以內,在撞擊之前他就會看到,天空將變得耀眼無比,就像太陽從天而降,猶如10萬顆廣島原子彈同時引爆,最后這一區域中心的所有生物都會被壓扁,隨后與塵埃一起消失在炙熱的空氣之中。

阿波菲斯如果擊中太平洋,將會掀起200米高的巨浪,引發巨大的“星擊海嘯”。

阿波菲斯撞擊的沖擊波導致煙塵將陽光完全遮蔽。沒有陽光,即使最強悍的植物也只能支撐4周;食草性的動物因饑餓而死;肉食動物失去了食物來源,它們在絕望和相互殘殺中慢慢消亡。

以上是俄羅斯圣彼得堡舉行的小行星和彗星安全問題研討會上,俄羅斯天文學家肖爾制作的一個阿波菲斯撞擊地球模型。

生命輪回,第六次物種大滅絕?

2004年6月發現的阿波菲斯小行星,其名源于埃及神話,它是最古老的邪惡和毀滅之魔,在每個夜晚它都企圖毀滅太陽,讓整個世界陷入永久的黑暗之中。之前這顆小行星臨時編號為“2004MN4”,可能正是因為科學家預測到其將對人類帶來前所未有的災難性威脅才得名,它目前已經名列 “托里諾等級”第4級,10級意味著必然的全球毀滅性碰撞。這是有史以來發現的小行星中危險等級最高的。

阿波菲斯只有運動場大小,卻在2004年12月將我們驚出了一身冷汗,當時計算表明2029年它撞上地球的概率僅為三十七分之一!然而進一步的數據顯示:在2029年8月,阿波菲斯將在離地球僅36350公里的地方飛過,這已經處在地球同步衛星的軌道距離,如果屆時它恰好進入了“鎖眼”—一個僅比它直徑略寬的狹窄區域,在此區域內遭受到的地球引力助推將使它進入一條危險的軌道。如此的話,它將在2036年4月13日也就是復活節那天與地球相撞。阿波菲斯穿過這個區域的可能性大概是四萬五千分之一。當然影響小行星運行軌道的因素非常多,研究者將在2012年阿波菲斯下一次接近地球時對它進行進一步的觀測和研究。

“每年軍事衛星都偵察到有許多1千噸左右的小行星在地球大氣層以外發生爆炸,每隔幾年將會有一個1萬噸或更大的小行星發生更劇烈一些的爆炸。”美國能源部Sandia國家實驗室Boslough透露,“這些爆炸對于我們處在地面上的人來說是十分可怕的,一個公交車大小的流星,在爆炸時就可以釋放出一個小型原子彈爆炸的能量。”

美國《科學》雜志一些前沿科學研究者推測,地球在過去的五億年中,曾經發生過五次巨大的生命浩劫。據美國的兩位研究人員發現,平均每隔6200萬年地球上就會經歷一次物種的大滅絕。而經科學家們考證,距現在最近的第五次全球性物種大滅絕大約發生在6500萬年前,據他們猜測,當時地球是遭受到巨大的隕石碰撞,毀滅了包括恐龍在內的90%的地球物種。這顆毀滅者就這樣結束了恐龍的時代,讓地球迎來了新生代。

發現與追蹤

“太陽系行星之間的相互撞擊是一種常態,太陽系就像一個以太陽為中心的大桌球臺,雖然大多時間行星都按自己軌道運行,但你很難預測誰會被忽然撞出軌道,直沖地球而來。”我國行星專家、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王思潮說,“人類當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做好發現、追蹤這些可能的近地天體。”

天文學家們已經為確定近地小行星的位置進行了諸多調查。最著名的是始于1996年的“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項目”(簡稱為LINEAR,由美國空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麻省理工學院的林肯實驗室共建,系統性地搜索近地小行星)。到了2004年,LINEAR每年已經能夠發現十幾萬顆小行星,占一年中全世界所有被發現小行星的70%。

“太空護衛項目”則是由一群相互之間有聯系的組織、機構共同擔當,其中一些組織接受了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資金支持,承諾滿足美國國會的要求,即在2008年以前測定90%直徑1公里以上的近地小行星,現在這一項目已經基本可以如期完成。2003年,NASA又提出這個項目的二期計劃,建議在2028年以前投入25億至45億美元的資金,測定90%直徑在140米以上的近地小行星。

拯救地球——擊敗阿波菲斯

“人類曾在歷史上遭遇數次大的浩劫,一度全球人數降低到2000左右,但是人類的文明依然在延續。地球的撞擊威脅是不可避免的。”行星專家王思潮研究員說,“1000年內談人類移民其他行星都不現實,與其選擇逃避,不如想想怎么積極應對。”

對于這場可能要到來的浩劫,人類準備了以下這些應急措施和預案。

1. 安放天體跟蹤器

據NASA公布,2013年是觀察“阿波菲斯”空間運行軌跡的最佳時機。屆時,如果觀察結果證實了這塊太空巨石撞擊地球的可能性,搭載著無線電跟蹤器的太空船將在10年內啟程飛往“約會”地點,安放天體跟蹤器進行嚴密監視。

2. 引力拖車

提出這個方案的NASA科學家愛德華·盧和他的小組認為:事實上太空飛行器不一定非要在小行星上著陸不可。只需要將一個重質量的人造天體放在小行星附近,并經過足夠長的時間就能通過引力有效地改變它的軌道。

一顆直徑為200米的小行星,用一個重量為20噸的太空拖車停在距離小行星50米的地方,經過一年的時間就足以將其踢離軌道。

根據計算,如果能提前約20年發現具威脅性的小行星,NASA完全可以發射宇宙飛船,平均一年就可以使小行星偏離軌道200米。

3. 發射太空飛行器撞擊小行星

歐洲宇航局“先進觀念小組”設計出了太空飛行器撞擊小行星偏離地球軌道的方法。簡單來說,就是派遣一艘太空船猛烈碰撞小行星,從而改變它的方向。歐洲宇航局計劃在下個10年發起“堂吉訶德”計劃,派兩艘太空船前往測試小行星。其中一艘太空船名叫“西達爾戈”,它將和這顆小行星高速相撞,而另外一艘名叫“???rdquo;的太空船則將在附近測量小行星的軌道改變情況。

4.激光攔截系統

美國阿拉巴馬大學的科學家稱,他們目前正在研發一套新的激光系統,如果獲得成功將可以成功阻止天外小行星撞擊地球。該研究項目負責人理查德·弗克博士說,強激光系統具有速度快、精度高、攔截距離遠以及不受外界電磁波干擾等優點。強激光束從發射到擊中來襲小行星所用的時間極短,延時問題完全可以忽略不計,同時也沒有彎曲的彈道,因此根本不需要預設提前量,這些特點對于攔截小行星具有重要意義。

5.用機械力改變軌道

NASA科學家還提出一套用機械力改變小行星軌道的方法。就是將人造天體發射到太空后, 把它調整到和小天體(或稱小行星)平行,并使兩者的相對速度為零,然后用機械推它一下,小行星就會改變軌道。

另外一個異曲同工的方案就是在小行星體表面上安裝一臺大型火箭發動機,發動機將被一個常規火箭發送到小行星上。然后,將固定在小行星上的發動機啟動,把小行星推離它原來的運行軌道,從而使它錯過與地球相撞的機會。

還有一個選擇就是把一面“太陽帆”附著在小行星上。利用常規火箭把這面太陽帆發送到小行星上,并把它植根于小行星星體的表面。這面帆一旦附著在小行星表面上,它就能夠吸收由太陽放射出的光子,從而像風吹動船帆一樣,把小行星推離開原來的軌道。

6.瘋狂的核彈攻擊計劃

核彈攻擊一直是毀譽參半的瘋狂計劃,NASA科學家也不斷改進更安全的方案。美國宇航局馬歇爾空間飛行中心設計了一艘最新的核彈飛船,一旦有威脅地球的近地天體出現,這艘飛船將由 “戰神5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

這艘長達8.9米的“搖籃”似的核彈飛船將攜帶6枚1500公斤像導彈一樣的攔截器,每個攔截器都會攜帶一個核彈頭,這些核彈頭將會在類似“阿波菲斯”這樣的天體上引爆,以阻止小行星撞擊地球造成威脅。

NASA表示,在發射核彈飛船前,會預先發射一個重約1500公斤的太空觀測飛船接近阿波菲斯,以觀察其內部組成。

俄羅斯行星防護中心主任阿納托利·扎伊采夫表示,為了能夠確保摧毀小行星或是改變其軌道,需要同時運用兩部攔截器。據專家們計算,攔截直徑不超過100米的小行星,需要一顆數萬噸級的核彈;而攔截直徑接近1公里的小行星, 則需要利用百萬噸級的核彈。

(部分數據和資料由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王思潮提供)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