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的國際視野與中國本位
《流浪地球》不僅以四十億的票房橫掃春節檔,而且代表了中國科幻大片的崛起。
責任編輯:陳斌
存在先于本質,中國人作為自我表達的主體在科幻電影中的確立,可能是《流浪地球》這部電影最重要的貢獻。
(本文首發于2019年2月21日《南方周末》)
電影中曾提到過嘉興這座小城市,雖然只是一筆帶過,并無正面描寫,但當提到時,整個放映廳內響起一陣驚喜的笑聲——因為我所在影院就在嘉興地區
剛剛過去的春節見證了中國電影史上的一件大事:郭帆執導、劉慈欣原著和監制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不僅以四十億的票房橫掃春節檔,而且代表了中國科幻大片的崛起。
中國科幻電影在幾十年前曾有過幾部佳作,但早已落后于時代。僅僅幾年前,所謂中國科幻影視中還充斥著圓圓的飛碟、山寨浮夸的機甲或者老版《西游記》風格的外星人……并非我們的電影工作者沒有看過《星際穿越》或《阿凡達》,不知道一流的科幻片是什么樣子,而是潛移默化覺得中國人現階段只能也只配拍出這樣的科幻電影,甚至更軟——披個科幻的噱頭用五毛特效講個尷尬的愛情喜劇。
《流浪地球》卻氣象一新。它改編自劉慈欣的同名原著,采用了其基本設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夏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