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學生太焦慮了 ——專訪劍橋大學副校長杰弗里·沃德
到2018年,107位諾貝爾獎獲得者、11位菲爾茲獎得主、6位圖靈獎得主和15名英國首相曾在劍橋大學學習或工作。
責任編輯:邢人儼
劍橋大學有一百多個圖書館,分屬于各學院、學系或專業。其中,劍橋大學圖書館屬于法定送存圖書館,英國出版的每一本書都能在此找到。
(本文首發于2019年2月21日《南方周末》)
在劍橋大學讀書時,杰弗里·沃德曾聽過劍橋大學一位院長的演講,便立志日后成為這樣的人。沃德來自英國北部的曼徹斯特,家境并不好,在獲得劍橋大學獎學金之后,從本科一直讀到了博士。讀本科時,他住在有八百年歷史的卡萊爾學院里——這是劍橋大學的第二個學院,而最初,劍橋大學僅有一個學院?,F在,劍橋大學共有31個學院,沃德同時兼任最年輕的哈默頓學院的院長。
學院制是劍橋大學的特色,31個學院獨立自治,各有風格,在財務、行政、招生、教學等方面每個學院自行設立規章制度,充分享有自主權,與大學之間并非隸屬關系,而大學只決定宏觀事務。每年畢業典禮上,學生經由學院院長牽引,到校長面前接受畢業祝福,這也象征劍橋大學的各個學院才是培養人才的主力。
劍橋大學秉承“嚴進嚴出”的教育模式。在中國,大學生修滿學分,完成論文,一般都能順利畢業,即便考試不合格,還有補考、重修的機會。但在劍橋學生期末考試掛科就會被要求退學,導師每周會與本科生見面兩次。
相比世界上其他大學,劍橋大學每學年的課時安排相當少——每學年3個學期,每學期共8周,總共24周課時。即便課時如此緊湊,劍橋大學仍培養出了眾多杰出人才。到2018年,107位諾貝爾獎獲得者、11位菲爾茲獎得主、6位圖靈獎得主和15名英國首相曾在劍橋大學學習或工作。
近年來,申請劍橋大學本科的人數持續攀升,2017年,中國成為申請人數最多的海外國家。
目前,劍橋大學的學生數量僅相當于國內一所中型大學的規模,卻擁有一百多所圖書館,31個學院均有自己的圖書館,專業圖書館甚至遍布各系或研究所。其中,劍橋大學圖書館建于15世紀初,藏書800萬冊,是世界上最大的圖書館之一,館藏中有大量罕見珍本,中文藏書達到約十萬種,包括商代甲骨、宋元明及清代等各類拓片、抄本、繪本。
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學之一,劍橋大學因其頂尖的學術成就、人才培育享譽世界。在知名的大學排名體系之一——《泰晤士高等教育》2018年公布的世界大學排名榜中,劍橋大學位居第二。在沃德看來,劍橋大學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改變了世界。牛頓、達爾文、史蒂芬·霍金等都畢業于劍橋。“盡管許多大學都聲稱他們要改變世界,但劍橋大學已經實現這一承諾。”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