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病患者用藥如何不再難?
從多發病常見病,到罕見病、疑難病,國家打出“組合拳”,著力破解重大疾病患者治病貴買藥難的問題,滿足“一粒藥”的期待。
點擊可觀看視頻
從多發病常見病,到罕見病、疑難病,國家打出“組合拳”,著力破解重大疾病患者治病貴買藥難的問題,滿足“一粒藥”的期待。
北京一家醫院的醫生在藥房為取藥者發藥(2018年10月31日攝)。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今年2月11日,國務院常務會決定對罕見病藥品給予增值稅優惠。從3月1日起,對首批21個罕見病藥品和4個原料藥,參照抗癌藥對進口環節減按3%征收增值稅,國內環節可選擇按3%簡易辦法計征增值稅。
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一醫院醫生在藥房給患者取藥(2018年11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林宏 攝
據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注冊司司長王平介紹,對臨床急需的境外新藥建立了專門的審評機制,遴選了第一批臨床急需的48個品種,包括罕見病的治療藥品和治療嚴重危及生命的部分藥品,對于罕見病治療藥品的審批時間是3個月內審結,對于其他的急需的治療藥品是6個月內審結。2018年批準的抗癌新藥18個,比2017年增長157%。
在廣東、安徽、湖北等地,國家談判的17種抗癌藥政策已經落地,患者能夠享受醫保報銷待遇。
在基層,重大疾病患者盼望,加強新藥研發,提高患者用藥的“可及性”,加快完善癌癥等重大疾病診療體系,推進罕見病、癌癥篩查和早診早治。專家建議盡快建立多層次保障體系和多元付費體系,讓重大疾病患者的“一粒藥”不再難。
(來源:新華社)
網絡編輯:邵小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