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開新局 東莞全力打造“灣區都市、品質東莞”
2月19日,東莞市舉行全面加強執行力建設大會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首批重點項目集中動工大會,一批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首批重點項目集中動工,吹響了全面加強執行力建設、把握大灣區機遇的號角。
近日,東莞市委網信辦組織“莞邑春來早、奔跑追夢時”網絡主題宣傳和集中采訪活動,中央、省市共20余家傳統媒體、新媒體,共50多名媒體人、網絡大V走進虎門二橋、濱海灣新區、華堅集團、拓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莞城元宵游園會,從粵港澳大灣區重點平臺、重大項目到街道、公園等城市品質的“微血管”,從機器人產業的智能車間到“一帶一路”上的龍頭莞企,感受到開春之際莞邑各地、各行業一派熱氣騰騰、只爭朝夕的奮斗景象。東莞全市同心實干,正以強大的執行力逐夢“灣區都市、品質東莞”,推進改革開放再揚帆。
灣區新局面:全力推進大平臺大項目建設
2月18日晚,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下簡稱《綱要》)?;浉郯拇鬄硡^正在朝著趕超世界級灣區的夢想,大步向前邁進。而在東莞,一系列融入大灣區的重大平臺和重大交通設施的建設也正在如火如荼展開。
東莞濱海灣新區被《綱要》列為大灣區“3+6”平臺中的六大經濟區之一。2月20日,在濱海灣新區重點項目動工暨招商項目簽約儀式上,虎門港綜合保稅區和OPPO智能制造中心兩大重點項目雙雙動工。
OPPO智能制造中心位于濱海灣新區交椅灣啟動區。眼下,這里正是一派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鳥翔魚躍的好風光。一年前,啟動區還是一片荒蕪的鹽堿灘涂,水域廢棄垃圾和水葫蘆長期滯留。自全市“藍天保衛戰”打響以來,濱海灣新區按照“綠化、凈化、美化”的“三部曲”思路,快速推動啟動區景觀和高速出入口景觀品質提升,每天清理海面及塞古涌的漂浮垃圾與沉降垃圾。經過不間斷的治理,周邊水域包括塞古涌入??诙嗡|明顯好轉。
栽下梧桐木,引得鳳凰棲。濱海灣新區以改善生態引領高質量發展,優美的環境發揮吸引高端優質產業的磁吸效應逐步彰顯。
資本的嗅覺最為敏銳,OPPO智能制造中心項目、歐菲光電影像產業項目、宜家華南總部項目、紫光芯云產業城項目等一批高端高新產業項目紛至沓來,巨頭的選擇標注出了“濱海灣信心”。其中,OPPO智能制造中心項目作為首個落地項目,總投資約50億元,主要從事移動終端設備及周邊產品的研發設計與生產制造,項目投產后,預計新增產值240億元。
目前,濱海灣新區被賦予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特色合作平臺、粵港澳協同發展先導區、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核心創新平臺等重要發展定位,正在全力打造興業宜居智慧灣區新城和東莞未來發展新引擎。去年10月,國務院批復同意設立東莞虎門港綜合保稅區,2月19日該項目也正式開工,并將積極對接南沙、前海自貿區,推動與香港的港口通關合作,為濱海灣新區爭創自貿試驗區新片區、融入大灣區提供重要支撐。
灣區建設,交通先行。目前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已擁有了深中通道、虎門大橋、虎門二橋、廣中江高速、南沙港快線、中山東部外環、中江高速、廣珠西線、西部沿海高速、港珠澳大橋等眾多已建與在建的區域聯通交通項目,構成了一張密集的灣區快速交通網。
其中,施工進展最快的虎門二橋,工程進度已完成超過90%,有望如期實現目標,在今年5月前建成通車。1千多名工作人員正在這里風雨兼程、全力以赴打造“超級工程”。
2月18日上午,暴雨來襲,現場的工程運輸車輛仍在穿行來往。
虎門二橋通車后,南沙自貿片區與前海蛇口自貿片區時間、空間距離將大為縮短,更是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打通了一條重要的交通大動脈。對于東莞而言,到南沙將縮短10公里,將極大地分擔虎門大橋通行壓力,如從南沙東涌經此去往東莞僅需10分鐘,而順德、佛山等地去往東莞方向也將節省近40分鐘時間。
“從功能上說,虎門二橋對于緩解當前過江交通緊張狀況,加強珠江口兩岸聯系,改善珠江東西兩岸交通運輸條件,對于粵港澳大灣區構筑快速交通網絡促進一體化、同城化發展,將發揮重要作用。”廣東省公路建設有限公司虎門二橋分公司副總經理李彥兵說。
李彥兵介紹,虎門大橋的規劃建設創下多個全國和世界之最。工程主線均采用橋梁方式,設置跨江特大橋兩座。兩座超千米級特大跨度懸索橋同時建設屬世界首次,其中坭洲水道橋1688米跨徑位居鋼箱梁懸索橋世界第一;90米錨碇地下連續墻基礎直徑為世界第一;49.7米鋼箱梁寬度為世界第一。
“虎門二橋是我國建設交通強國的標桿工程,我們要用世界一流品質的橋梁助力粵港澳建設一流灣區。”李彥兵說。
企業新局面:傳統與科技一同展現工業之美
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2018年,東莞進出口總額突破1.3萬億元,排名全國第5,同比增長9.5%。一批企業“走出去”,以更加開放的姿態佇立于國際舞臺。
華堅集團正是莞企轉型升級“走出去”的標桿。2011年,集團在埃塞俄比亞這塊“非洲屋脊”上建立了埃塞華堅國際鞋城,從開工建設到投產僅短短3個月,就使得當地皮革產品出口增長了57%,創造了埃塞的“華堅速度”。
2015年,在“一帶一路”倡議引領下,華堅集團在埃塞俄比亞的第二個重大投資項目“埃塞-中國華堅國際輕工業城”開工建設,這也是中國優勢產業走向非洲、廣東省“一帶一路”非洲工業園的先行區和示范區,項目將于2020年全面竣工。目前,已有6家企業入駐國際輕工業城,解決了當地8000余人就業問題,累計出口創匯1.5億美金。
“未來華堅集團將把埃塞的成功案例帶到更多國家,實現華堅在全球最不發達地區解決10萬人就業的目標。”華堅集團董事長張華榮堅定地說,僅是輕工業城項目預計每年就可創匯20億美元,提供3-5萬個就業機會。
目前,華堅集團的海內外生產基地擁有現代化制鞋流水線,員工15000余人,年產成品鞋近1200萬雙,并率先在行業內成功實現產業轉型。
傳統企業摩拳擦掌積極升級,科技企業也不斷勇攀創新高峰。位于大嶺山鎮的廣東拓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個機器人“畫師”5分鐘左右能畫好一幅惟妙惟肖的畫像,這背后體現的機器人重復定位精度,不僅可以減少產品在建模等方面的工序,還可以實現產品的高精度等優勢。“這是拓斯達自主研發的六軸工業機器人,控制和視覺合二為一,能運用于打磨、抓取等多種工業場景,甚至能實現多個娛樂功能。”公司負責人自豪地說。
2016年,拓斯達與全球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之一的ABB簽約展開合作,還被評定為廣東省首批機器人骨干企業;2017年,成功從新三板登陸A股創業板……
企業興,則城市興。2018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全市先進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比重持續提高,已分別達到了52.3%和38.9%。2018年末,東莞擁有高新技術企業預計達到5798家,全市R&D經費占GDP比重預計達2.55%,高于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預計分別增長20%和40%……多項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標排在全省地級市首位。
城市新局面:城市品質積蓄發展后勁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2月19日元宵佳節,位于東莞的東莞市人民公園內熙熙攘攘,由千角燈非遺傳承人所制宮燈高掛,記錄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迎恩門、東莞運河的老照片展,麒麟制作技藝的非遺墟市,傳統美食的老字號創意攤檔……南國春色、人文情趣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給市民們帶來傳統文化的美好體驗。
從莞城轉向南城,青山逶迤,綠水環繞,棲居的候鳥一年比一年多,晚鍛煉的人們怡然自樂。剛剛過去的春節假期,東莞十大森林公園接待游客170余萬人次。近年來通過大力開展生態修復、城市改造,東莞的城市環境更加宜居宜人。
結合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市委十四屆八次全會報告提出,東莞已進入城市帶動經濟社會綜合轉型的新階段,必須以參與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建設為契機,以國際化視野和現代化標準,抓緊補齊短板,全面提升品質內涵,加快推動城市升級。
生態環境治理和城市精細化管理,則更體現了一座城市品質的“軟實力”。2月12日上午,決戰水污染—長安鎮茅洲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攻堅戰誓師大會在東莞市長安鎮的茅洲河岸邊舉行。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廳長魯修祿,東莞市委書記梁維東等省市相關領導以及相關單位和群眾近八百多人參加了誓師大會,標志著茅洲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攻堅戰全面打響。開春以來,全市水污染治理攻堅戰工作快速進入狀態,分秒必爭,攻堅克難。
東莞下一步將繼續打好治水攻堅戰、藍天保衛、凈土防御污染防治攻堅戰,譜寫水清天藍土凈地綠的美麗東莞的詩篇。同時,通過違建治理、優化市容、數字管理等方式,以“繡花”功夫精心雕琢城市之美。
俗話說,一年之計在于春。東莞全市上下不負春光,奔跑追夢,全力打造“灣區都市、品質東莞”,把東莞建設成為灣區中適合百姓安居樂業的高品質國際化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