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半島,千年風云

作者于2018年分別參觀了朝鮮和韓國的四處重要墓葬,它們串起了朝鮮半島由高句麗至新羅、經高麗王朝至朝鮮王朝的兩千年歷史和三千里江山。

責任編輯:楊嘉敏

初冬時節,汽車行駛在從平壤到開城的統一高速公路上。(王在田/圖)

(本文首發于2019年2月28日《南方周末》)

作者于2018年分別參觀了朝鮮和韓國的四處重要墓葬,它們串起了朝鮮半島由高句麗至新羅、經高麗王朝至朝鮮王朝的兩千年歷史和三千里江山。

在這漫長的歲月里,從未間斷的是半島與大陸的文化交流、外交互動乃至軍事往來。值此半島面臨新的轉折機遇之際,惟愿中、韓、朝各方汲取歷史智慧,展示開放胸襟,為東北亞穩定發展鑄就長青基業。

安岳大墓:高句麗王陵?是前燕叛將

2018年11月20日下午一點,我在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黃海南道安岳郡五菊里的一座墳塋前,聽當地文管所干部介紹這座古墓。他說這是高句麗第21代國王陵墓,其上又疊加了后世官宦的墳墓,1949年發掘后者時無意中發現了下面的王陵。

這里是朝鮮第一處世界文化遺產(世遺):高句麗古墓群的安岳三號墓。根據墓中題記,中國學者一般將墓主認定為冬(?。?/span>壽,稱其為冬壽墓。

安岳三號墓外觀。(王在田/圖)

冬壽是十六國時代的前燕司馬,相當于國防部長。公元333年秋,前燕的開國君主慕容皝與其弟慕容仁爭位,首戰大敗,退守遼西走廊,把整個遼東半島輸給了弟弟,冬壽也于戰場倒戈,投靠老領導慕容仁。沒想到風水輪流轉,三年后慕容皝趁渤海封凍,于正月出奇兵沿結冰海面疾行軍三百多里,跨過渤海灣直搗慕容仁的老巢,將倉促應戰的弟弟生俘并賜死。押錯寶的冬壽不得已遂帶領部眾出奔高句麗。

當時的高句麗都城位于現在的吉林省集安市,如今也是一處世遺。公元前37年建國的高句麗最早定都于桓仁五女山城,公元3年遷都至鴨綠江畔的集安,稱為國內城,又在附近山中建筑衛城,一旦遭到外敵攻擊則據山固守,稱為丸都山城。我曾于2010年去過那里,乃環山圍抱地勢,于山口筑以城墻,在冷兵器時代可謂易守難攻。饒是如此,三國時期遼東太守公孫康、幽州刺史毋丘儉曾兩度攻破丸都山城,夷平高句麗國都。慕容皝平定內亂后,一面與后趙暴君石虎爭奪幽燕地區以便打開逐鹿中原的通道,一面攻打高句麗以絕后患,并于公元342年第三度攻破丸都山城,“燒其宮室,毀丸都城而還”。

叛燕投敵的冬壽再次幸運地躲過了慕容皝的兵鋒:高句麗沒敢把這位敵國叛將部署在遼東前線,而是將他安置在大同江流域鎮守與百濟的邊境。公元357年,69歲的冬老將軍壽終正寢,安厝于這座安岳三號墓。

墓內分為五室,墓門朝南,墓門外為羨室,門內為前室,東西各有側室,北側為安置墓主夫婦棺槨的后室,前后室之間有回廊相連。

安岳三號墓的看點是壁畫?;乩葨|壁上繪有長卷,描繪墓主出巡的盛大景象,色彩明麗,人物紛繁,是研究當時吏制兵制的良好素材;東側室繪有樂舞、角抵、炊煮、碓臼、汲水、馬廄、牛舍、侍從、樓閣等諸般生活場景,西側室西壁繪有墓主冬壽像,南壁繪有墓主夫人與三名侍女像,畫工精湛,乃是難得的墓葬壁畫精品。

安岳三號墓西側室西壁墓主像。(王在田/圖)

安岳三號墓西側室南壁侍女,距今一千六百多年,依舊栩栩如生。(王在田/圖)

墓室內部保護得很好,用玻璃幕墻完整封閉起來,只剩前室可供置足。這種文保方式的缺點是幕墻內的水汽難以逸出,最終凝結在玻璃內側,致使參觀者無法清晰地看到壁畫或墓刻,我10月份去慶州看世遺石窟庵便是如此。所幸朝鮮同志在墻腳留了一處能夠打開的“狗竇”,可供參觀者手足并用爬入幕墻內部,用頭燈在漆黑中辟出光圈,漸次照亮塵封一千六百多年的歷史,細細賞玩色彩如昨、纖毫畢現的精美壁畫,恍惚間不知今夕何夕,想來應屬目前東北亞地區古墓游歷的最佳體驗了。

慶州古墳堆:看新羅以小博大

公元427年,35歲的高句麗第20代君主長壽王高巨連面臨著雙線作戰的困境:傳統的西進方向,整個華北已處于北魏的穩固控制下,作為遼東割據政權的高句麗已錯過了趁亂進占中原的最佳時機,反而面臨著北魏的靖邊壓力;朝鮮半島方向,興起于漢江流域的同宗百濟日益壯大,聯合偏居東南一隅的新羅蠻夷,對長期控制半島北部的高句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貳東深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