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還存在,只不過換了材質——牙雕的第二個春天

2006年、2008年,象牙雕刻技藝和香云紗染整技藝先后被列入第一批、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它們的過去和現在既是傳統手工藝自身命運的縮影,也是時代的映照。

責任編輯:邢人儼 宋宇

(梁淑怡/圖)

廣東文化標本觀察之十一

編者按:2004年,中國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開啟了由政府主導的“非遺”保護運動,并逐步建立起國家、省、市、縣四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體系。

自2006年公布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廣東省至今共公布了七批非遺名錄,涵蓋文學、音樂、戲劇、美術、技藝、醫藥等多個門類,共409個項目。其中,屬于傳統手工藝的傳統美術和傳統技藝153項,占總量的37%。

然而,時代的變遷和發展,使這些傳統手工藝普遍面臨原料短缺、市場需求不足、從業人數下降、生產效率低下等問題,凝結著傳統智慧的各種手工技藝也瀕臨失傳甚至消亡。

2006年、2008年,象牙雕刻技藝和香云紗染整技藝先后被列入第一批、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它們的過去和現在既是傳統手工藝自身命運的縮影,也是時代的映照。

讓牛骨獲得酷似象牙的質感

2019年是中國“象牙禁貿令”的第二年。兩年前,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有序停止商業性加工銷售象牙及制品活動的通知》,要求2017年12月31日前全面停止商業性加工銷售象牙及制品活動,積極引導象牙雕刻技藝傳承人和相關從業者轉型。

張民輝是牙雕師傅中較早轉型的人。

1972年,張民輝進入廣州大新象牙工藝廠,被分配到人物車間,師從牙雕名匠李定榮。李定榮常常叮囑張民輝,不要只盯著一門技藝,要廣泛學習。這使張民輝打破了牙雕行業只能跟從一位師傅學習技藝的規則。張民輝除了在人物車間工作之外,還常常去其他車間學習牙球、牙船的雕刻技藝。

1989年,由于盜獵和非法捕殺導致非洲象數量銳減,《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規定自1990年起在世界范圍內禁止象牙及其制品的國際貿易。中國作為締約國,于1991年明確,任何商業性進口象牙一律不獲批準。這意味著象牙只能在國內銷售,由于國內買家的消費能力有限,牙雕行業在當時遭遇了近乎毀滅性的打擊。

1990年代初,在無牙可雕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zero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