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羊、種菜、修電腦,“知識付費”網上下鄉
過去四個月里,在短視頻平臺上,一大批通過開課堂、教人技能的主播開始涌現,他們所教授的內容五花八門,如養雞、養羊,種植玉米、葡萄,小吃制作,維修電腦等。
責任編輯: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劉沾
唐海斌主要在家中做直播,直播背景是“唐老師反芻動物疾病研究工作室”以及他在河南一家農場“考察”的照片。
(本文首發于2019年2月28日《南方周末》)
過去四個月里,在短視頻平臺上,一大批通過開課堂、教人技能的主播開始涌現,他們所教授的內容五花八門,如養雞、養羊,種植玉米、葡萄,小吃制作,維修電腦等。
三農課堂迎合了城鎮、農村用戶對知識、技能的渴望——他們在現實中或者缺乏學習專業技能的渠道,或者被培訓機構高昂的學費嚇跑。
一直在城市人群中流行的“知識付費”,正在逐漸向城鎮、農村階層下沉。
過去四個月里,在短視頻平臺“快手”上,一大批通過開課堂、教人技能的主播開始涌現,他們所教授的內容五花八門,如養雞、養羊,種植玉米、葡萄,小吃制作,維修電腦等。在以消遣、娛樂甚至“審丑”的眾多短視頻平臺上,恰似一股“清流”。
這些主播大多粉絲數量不高,幾萬到幾十萬不等,但均是所在領域的從業者,在打賞習慣、求知欲等多種因素的刺激下,很容易變成這些主播忠誠的付費學員。
隔著手機屏幕,粉絲與主播之間,往往會形成一種在外界看來極其夸張的信任關系,他們給主播送錦旗、送水果、送桌椅,甚至哽咽地感謝主播讓自己獲得新生。還有不少粉絲從千里之外趕來,就是為了實地跟著主播學習養殖、餐飲技能。
有一些在珠三角、長三角等地打工的年輕人,看了這些主播的課程、直播之后,選擇返鄉創業,開起了養殖場。
網絡上的三農課堂,迎合了城鎮、農村用戶對知識、技能的渴望——他們在現實中或者缺乏學習專業技能的渠道,或者被培訓機構高昂的學費嚇跑。
賣課賺了20萬
49歲的閆俊從來沒想到,自己也能成為一個網絡主播。她是一個生活在“諾基亞時代”的人,不會靈活地使用智能手機,在展示粉絲們與她的互動時,擺弄了好久,都不知如何將手機鈴聲調大。
但是,這并不妨礙她躥紅。她的昵稱是“閆媽媽街邊小吃”,有4.7萬的粉絲,開課堂,教人做街攤小吃,四個月里,就賺了20萬左右的學費,是整個平臺上賣課收入最高的“老師”。
2018年10月,快手上線了“知識付費”項目——“快手課堂”,選取一些主播在課堂上開課,粉絲們如果想學,就付費報名,主播通過直播或者錄長視頻,給學員們“授課”。
這些課程五花八門,什么都有。根據“小標簽”,可分為農業、電商、教育、攝影、美食等15個類別。閆媽媽屬于美食類的主播,農業類別的主播則教授種植、養殖,比如如何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柯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