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全國兩會 | 機構改革 棋到中盤
2018年9月,自然資源部在內部明確提出,要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堅決杜絕國土圈、海洋圈、測繪圈、地質圈等圈子文化。
城鄉規劃管理職能已由住建部劃歸自然資源部,但指導全國規劃執法的職能,仍由住建部行使,承擔全國城市規劃設計的科研單位中國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仍隸屬住建部。
在海關和原質檢系統,受機構改革影響,從事跨境貿易監管業務的中青年干部,被高薪挖到互聯網公司,從事跨境貿易政務工作的比例在提升。
責任編輯:錢昊平 助理編輯 溫翠玲
?新機構新部長
一年前的3月,改革開放之后力度最大的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啟動。這場堪稱“系統性、整體性、重構性”的變革,是近年來中國政治生活中一次極為重要的頂層設計,也是一場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大考。改革緊湊有序,蹄疾步穩。2019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率先完成改革的中央和國家機構也已運行將近一年。本期《南方周末》關注過去一年機構改革的進展,并展示新部長們的施政圖譜。
2019年1月8日,北京,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13個部門召開聯合部署整治“保健”市場亂象百日行動電視電話會議。
(本文首發于2019年2月28日《南方周末》)
2018年9月,自然資源部在內部明確提出,要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堅決杜絕國土圈、海洋圈、測繪圈、地質圈等圈子文化。
城鄉規劃管理職能已由住建部劃歸自然資源部,但指導全國規劃執法的職能,仍由住建部行使,承擔全國城市規劃設計的科研單位中國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仍隸屬住建部。
在海關和原質檢系統,受機構改革影響,從事跨境貿易監管業務的中青年干部,被高薪挖到互聯網公司,從事跨境貿易政務工作的比例在提升。
“物理整合已經完成,但化學反應還沒有真正揮發。”
對于過去一年機構改革的進展,55歲的自然資源部調控和監測司原巡視員董祚繼如是評價,“改革的重點不在整合歸并、加減計算,而在打破各部門自身利益傾向,轉變政府職能。”
2018年3月啟動的黨和國家機構改革,除了政府系統,還涉及執政黨、人大、政協等中央和地方各層級機構,實為“大合唱”。同以往歷次機構改革相比,此次改革力度之大、影響面之廣、觸及的利益關系之復雜前所未有,堪稱“系統性、整體性、重構性變革”。
時近2019年全國兩會,回望實施近一年的機構改革,基本解決了現行體制存在的監管職責不清晰、交叉監管和監管空白等問題。
但改革未有窮期。與備受外界關注的機構、人員調整等“顯層面”變化相比,部門權責脫節、大而不合等處于“隱層面”的問題尚沒有得到根本解決,這些恰是機構改革的難點,也將是下一步改革的重點。
編制未定先“走”人
“編隨事走、人隨編走”,這是本次機構改革遵循的原則之一,在新機構具體“三定”方案出臺前,各部委要“走”的人都已到新單位辦公。
在司法部司法研究所研究員任永安的印象中,該部是本輪改革中最早進行人員重組的部委之一,2018年4月初,原國務院法制辦的180名機關人員就搬到了司法部辦公,由于時間倉促,很多搬遷工作甚至在夜間進行。
中央黨校一位副局級干部告訴南方周末,2018年4月20日前,原國家行政學院辦公廳、人事局、機關黨委和財務等綜合性部門都已搬進了中央黨校辦公,一起搬過去的還有院領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周凡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