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是公共產品” 一場持續經年的幼兒園產權移交
陳茹有些沮喪,和眾多民辦幼兒園舉辦者一樣,過去三個多月,她反復閱讀一份文件,心情忐忑至今。
陳茹是安徽宿州一個民辦教育集團的創始人,手里有兩所小區幼兒園。2018年11月15日下發的這份《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下稱“深改意見”)中,她不斷咀嚼的是其中一條:“配套幼兒園由當地政府統籌安排,辦成公辦園或委托辦成普惠性民辦園,不得辦成營利性幼兒園?!?/blockquote>責任編輯:吳筱羽 實習生 李霽
2018年8月,安徽阜陽一批小區幼兒園未按時移交被教育局查封。圖為一名市民用手機拍攝被貼上封條的御景城國際幼兒園。
(本文首發于2019年2月28日《南方周末》)
到接手第二所幼兒園的2015年,情況發生了變化。陳茹意識到,土地應該是政府按“國十條”規定劃撥給開發商。但她還是抱著僥幸心理,花三百多萬元“永久租賃”下這套房子。
袁冬雪是幸運者,她簽的是一張20年的租賃合同,但她身邊有一群園長,花了很多精力,借錢貸款買下一所所幼兒園。
“我覺得株洲要有50%的公辦園基本不太可能,現在公辦園的占比太低了,怎么去實現???政府有這么多錢來收購和投入嗎?”
陳茹有些沮喪,和眾多民辦幼兒園舉辦者一樣,過去三個多月,她反復閱讀一份文件,心情忐忑至今。
陳茹是安徽宿州一個民辦教育集團的創始人,手里有兩所小區幼兒園。2018年11月15日下發的這份《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下稱“深改意見”)中,她不斷咀嚼的是其中一條:“配套幼兒園由當地政府統籌安排,辦成公辦園或委托辦成普惠性民辦園,不得辦成營利性幼兒園。”
近兩個月后,國務院辦公廳又作出《關于開展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治理工作的通知》(下稱“治理通知”),列出具體的摸底排查、全面整改時間表。
這被稱為“小區配套幼兒園新政”。
其實,類似規定可追溯至2010年頒布的《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下稱“國十條”)。政策目的在當中被清晰地闡述:“積極發展學前教育,著力解決當前存在的‘入園難’問題,滿足適齡兒童入園需求。”
此后8年,不同地方陸續出臺小區配套幼兒園的管理辦法,都對其公共屬性作出規定,不過這一次,整治力度顯得比以往要大。
陳茹看出此次整改決心,打算觀望,“心里想的是,別投資了,也別改善辦園環境和條件了,一切按部就班,等地方政府出臺文件”。
南方周末記者調查發現,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的移交,是一項已持續經年的任務。開發商、辦園者、政府部門等各方利益糾纏其中,大多地方的執行過程并不順暢,落實情況也不甚理想。
新政出臺后,有的地方政府迅速展開新一輪收園、“招安”行動,而更多地方,管理辦法仍躺在網絡上,實際收園行動的啟動暫無時間表。眾多小區民辦園盼著“落地”,陳茹這樣的園長們則不安地等待著地方政府的下一步舉措——這關乎各自命運。
猶豫的園長未知政策如何落地
按照陳茹所在地對普惠園的認定規則,她接手的兩所小區幼兒園皆非普惠園。
第一所接手于2008年,彼時“國十條”還未面世,房子是從開發商處買下的,產權歸陳茹所有。
到接手第二所幼兒園的2015年,情況發生了變化。開發商稱自己沒有房產證,陳茹便意識到,這塊土地應該是政府按“國十條”規定劃撥給開發商建小區配套幼兒園的,產權應由開發商在房屋竣工驗收后移交給政府。
但抱著僥幸心理,陳茹還是花三百多萬元&ldqu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柴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