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人】如果你必須賭,怎樣才能贏?
數學天才除了可以去研究所做科研,或者留在學校當教授,還可以做什么?可以當一晚狂贏上百萬美元的賭客。麻省理工學院的學生會給你這樣一個答案。
數學天才除了可以去研究所做科研,或者留在學校當教授,還可以做什么?可以當一晚狂贏上百萬美元的賭客。麻省理工學院的學生會給你這樣一個答案。
麻省理工的天才賭神
在全世界各大賭場的賭桌上,“21點”幾乎都是最熱門的游戲之一。這種起源于16世紀、最早出現于法國的賭博游戲,之所以備受玩家追捧,是因為其并不完全依靠運氣取勝,而是要求玩家擁有對數字的敏銳反應、嫻熟的算牌技術和沉著冷靜的心理素質。如果數名具有上述特質的玩家在一場牌局中配合默契,恰當地運用叫牌、記牌、算牌等策略,完全有可能戰勝莊家。
“21點”的算牌技術在20世紀60年代即已出現。由于精于此道的玩家不多,一直沒有引起美國各大賭場的充分重視。雖然部分賭場禁止“算牌者”進入,但多數賭場并沒有采取限制算牌行為的措施。直到一群麻省理工學院學生的出現。
這些名校高材生,曾度過一段刺激無比的生活:周末下了課就趕往波士頓機場,深夜飛向五千公里外的賭城拉斯維加斯,胸前綁著50萬美元現金,背包馱著 25萬美元籌碼,錢包里裝著10個假證件。一到那兒就察覺自己被盯上了,身后國稅局在查你的賬,賭場內無所不在的賭場偵探在觀察你。同時,星期一早上還有微積分考試!
這些無往不勝的年輕賭客都有華裔或者亞裔的血統。這是因為,在莊家看來,傳統的算牌者往往是白種人,而黃種人是賭場上最受歡迎的客人。
學院派賭神的興起
每年1月是麻省理工學院固有短期獨立活動計劃IAP(Independent Activities Period),該計劃讓各系提供一系列的正規課程中不包括的專業小課題,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寫出研究論文和取得資格考試。
1979年的1月,一門特別的專業課題出現—— “如果你必須賭,怎樣才能贏”。這是21點興趣愛好小組,供那些對“21點”有興趣的學生切磋算牌技巧。一群住在本科宿舍樓Burton、平時就喜歡在宿舍里玩牌的本科生選修了這門課并學習了“21點”的算牌技術。為期4周的課程完結之后,學生們迫不及待地希望將在課堂上研究出來的算牌技術“小試牛刀”,乘著旅游大巴來到大西洋城碰運氣,誰知道初戰就輸了個精光。
此后,小組成員部分在5月畢業,相繼離校。只有兩個成員戴夫和J·P·馬薩爾繼續堅持,希望一年后,能夠在新學期開始重新組隊,吸引更多的新學員參加。于是,在僅剩的兩名成員的努力下,該興趣小組在同年的11月份,發展成為一門正式的課程。
1979年11月,新澤西州娛樂場所管理委員會宣布,大西洋城禁止“算牌者”進入賭場的做法是“非法行為”,這讓“21點”小組的成員們興奮不已。經過一個多月的訓練后,小組成員再次出擊大西洋城,領導者就是J·P·馬薩爾和戴夫。一名出資者向他們提供了 5000美元作為賭資,雙方約定賺錢后五五分成。然而,大西洋城讓他們再次領略了賭場的險惡,5000美元賭資很快輸了個一干二凈。
返回學校后,戴夫退出了“21點”小組,馬薩爾也變得心灰意冷,對算牌技巧究竟能否在“21點”牌桌上發揮作用產生了懷疑。 1980年5月的一天,百無聊賴的馬薩爾在坎布里奇市的一家中餐館吃飯,無意中聽到鄰桌的幾位食客在談“21點”。他留意聽了一會兒,發現其中一位食客對 “21點”的算牌技巧非常精通,甚至說出了麻省理工學院“21 點”小組成員們不曾考慮過的一些技術。馬薩爾一下子興奮起來,立即走到那位食客的餐桌前,表示希望結識對方。
那位食客名叫比爾·卡普蘭,是一名剛從哈佛商學院畢業的MBA??ㄆ仗m同時也是一個數學天才,對“21點”的算牌技巧有著超乎尋常的興趣。在哈佛大學完成本科階段的學業后,他曾推遲進入哈佛商學院學習,而是組織了一個“21點 ”小組,前往位于內華達州的賭城拉斯維加斯一試身手,賭資則是他獲得的獎學金。憑借自己研究出來的技巧,卡普蘭和他的小組成員們獲得了成功——短短9個月的時間里,他們獲得了高達35倍的回報。
了解了卡普蘭的經歷后,馬薩爾迫不及待地邀請這位來自哈佛大學的天才前往麻省理工學院,對那里的“21點”小組進行指導。而卡普蘭也愿意“重操舊業”,重新組織并訓練出一個能橫掃賭場的“21點”算牌小組。
至此,麻省理工21點團隊,正式開始大戰賭場。
賭神的條件——如何加入“21點”
每年,“21點”小組都在校園內大肆宣傳,吸引數學天才加盟。不過,要成為小組成員,可不是填個什么申請表即可。每個申請者都必須通過嚴格的數學測試,其中有概率、邏輯和記憶力測試。通過者將接受免費的培訓。在接受了高強度的密集培訓后,真正在賭場上陣之前,每位隊員還要通過8到10輪六副牌“21點”比賽的考驗。在技術和策略方面,團隊則結合隊員個人的特點和優勢進行了分工。
小組通過整合每個成員的優勢,來尋找最成功組合和玩牌模式。小組的第二批成員之一,說:“MIT團隊在經典記牌和算牌技術的基礎上又針對洗牌變化進行了研究和訓練,尤其是增加了對追蹤A牌的訓練。先進的算牌技術可以給團隊提高2%的勝率,一些其他技術的綜合運用則能夠把勝率總共提高4%。”
團隊合作的好處就是,多人配合能夠保證勝率。MIT“21點”團隊內分工明確,通常一隊“21點”需要3個成員,每個人扮演不同的角色:甲是算牌人,他會自始至終坐在賭桌邊計算下一張牌的概率,做法是每一盤都投最低的注,其任務就是準確判斷出自己所在的這張賭桌上的形勢什么時候對莊家不利;丙是控局者,他根據賭桌上的形勢來判斷應該下多大的注,并且秘密示意伙伴該何時開賭;乙就是大玩家,他的“運氣”會特別好,總是能贏,而且贏得很多。
“就像007電影里面那樣。我們自己運用很多手勢來合作。摸眼睛,就是希望對方跟你的牌,摸鼻子,就是告訴對方你明白他的示意。我們就是通過這一套手語來溝通,橫掃每間我們去過的賭場。那種感覺很刺激。你知道,當我們走入一間賭場,里面有音樂、有金發美女、有衣冠楚楚的賭徒,然而,他們都不清楚我們是來干什么的。而我們彼此間不需要開口就能和對方溝通。除了我們的人以外,所有人都不知道,嘿,這些人原來那么厲害。”其中一名華裔成員馬愷文說道。
每屆小組都是由社團提供賭資,所贏得的錢以三七或四六分賬,10年內賺進2000萬美金。
莊家反擊列出黑名單
不過賭場也不會等閑視之。凡是經常能在賭場一次贏1萬美元以上的人,賭場都會留意,他們有先進的臉部識別系統及資料分析技術,能夠判斷出兩個看來不相干的人是否經常在同一時間出現在同一個賭場。
為了防止真實身份敗露,MIT“21點”小組成員巧妙地進行化裝易容。據當年某賭博集團的私家女偵探貝佛莉·葛里芬介紹:“他們有時打扮成網球隊員,有時化裝成西裝革履的商人。你根本不知道他們會如何出現。我們只是像玩真正的大拼圖板一樣,把各種線索一點一點拼湊起來,逐漸發現一些相同的人在不同的地方玩牌。”
上世紀90年代中期,馬愷文和同伴們利用算牌方式狂撈了約1000萬美元。各家“大出血”的賭場紛紛通過監視畫面將這些算牌人的大頭照存盤,建立一份黑名單。從此,馬愷文等人成為美國境內近百家賭場“21點”牌桌的“拒絕往來戶”。只要他們進入賭場,賭場員工便會以防賊似的眼神緊盯著他們。雖然算牌并不違法,可是賭場會像餐館對待著裝不整的顧客一樣,拒絕提供服務。許多賭場甚至坦白告訴這些算牌者,他們不受歡迎,若執意進場,將會背上侵入私人產業的罪名。
此外,各大賭場也引進高科技對付他們。一些計算機軟件可以根據已建立的算牌模式,隨時監測異常的玩牌型態。更有甚者,一家名為“洗牌大師”的公司于上世紀90年代中期推出一種“持續洗牌機”,讓人根本無法推算發牌順序。雖然一臺“持續洗牌機”貴達1.8萬美元左右,不過由于很快就能賺回成本,各家賭場為了對付層出不窮的“老千”,依舊樂此不疲地引進。
1997年,MIT“21點”小組內部由于金錢分配問題產生矛盾,加上小組成員全部列入賭場“黑名單”,無法繼續靠算牌賺錢而最終分裂。
“算牌只能增加你贏的幾率”MIT21點小組中的華裔賭神
改編后的電影《決勝21點》起用英國年輕演員吉姆·斯特加斯扮演男一號坎·貝爾,奧斯卡影帝凱文·史派西出演領導算牌小組的麻省理工學院數學教授羅薩。有意思的是,原型人物馬愷文在電影中客串一位戲份很少的賭場發牌員。
人物介紹馬愷文(Jeff Ma)曾是MIT21點小組中的一名亞裔成員。2002年,美國一本暢銷小說《攻陷賭場》(Bring Down the House)就是根據他的真實經歷改編而成。今年5月,在美國上映由哥倫比亞電影公司出品的電影《決勝21點》則是將書中內容搬上銀幕。
每次玩牌,馬愷文總能贏五十多萬美金。以至拉斯維加斯的各大賭場都將這位華裔賭神列入“賭場不歡迎”的黑名單中。
馬愷文在麻州渥斯特市長大,父親馬憶華是渥斯特理工學院的化工系教授。“我本來打算畢業后,去當醫生。”
事到如今,馬愷文的父母終于知道他那些不回家的周末都在干什么了,當時他是不敢告訴父母的?,F在父母也沒什么好說的,兒子精明的數學腦袋用在21點上,七年中一邊玩一邊賺了別人用一輩子才賺到的錢。早些時候,馬愷文的父母陪著兒子參加了《決勝21點》在拉斯維加斯的首映式。
媲美英特爾芯片的大腦
今年36歲的他畢業于麻省理工,家住舊金山。 每天穿著寬松牛仔褲、著趿人字拖鞋上班。2007年到今年初,他一直忙著電影宣傳的事情。上周末,他剛從拉斯維加斯回來——不是去賭場,是去參加電影的首映式派對。他承認,自己有點喝多了。
“老實說,”這個擁有一項人人羨慕的技能的男子說,“所有和電影有關的事情,從采訪到宣傳,這些都比我們在學校算牌要瘋狂得多。”
談到自己的經歷被出書和拍成電影,馬愷文表示千萬別把這些看作是他自己的或是MIT學生的生活寫照,不然會很令人失望,“把它當作一部有趣的電影還差不多”。
電影中,男主角本是出于沒有錢交學費,而在小組成員多次引誘下,才決定加入算牌小組。
而現實中,馬愷文家境不錯,他也從不抗拒這項活動。他一看到小組張貼的招聘新生廣告,就去報名了。“要知道,這可是一項很著名的課外活動小組,在劍橋的研究生中很流行呢。”馬的天賦讓他在小組以及后來的賭場實戰中脫穎而出。他能單憑記憶數字來玩,從不依賴不可靠的數據來下賭注,他的勇氣和鎮定,注定了他是21點高手。
盡管算牌只能提高3%的贏牌幾率,但是馬愷文說:“這是很簡單的算數,卻足以造成很大的差別。”電影中飾演馬愷文的男主角吉姆·斯特加斯說:“他試圖教我怎么算牌,我只能目瞪口呆,他就像是活的英特爾運算芯片。”
“2000年,Wired magazine的專欄作家Ben Mezrich找到我,說我們能一起寫一個絕妙的故事。”于是,三個月里,馬愷文不斷地回憶自己的往事,而Ben Mezrich則把他的回憶敲進電腦,“并且,我花了不少時間同Ben解釋我們的算牌過程。當然,這過程不是我一個人能完成的,而是一個團體節目。”
Ben的書剛寫才兩個月,馬愷文就有點擔心。“別人把你的經歷寫成一本書,那感覺很奇妙,你就心里對自己說, 那太好了??墒?,我慢慢想,就覺得挺擔心的,這畢竟是一本講賭博的書啊,而且是通過數牌的方法來贏錢。”因此,馬愷文去找作者,對他說,還是別寫了。不過這是不可能的。后來,書寫好了,也出版了,馬愷文的心情才逐漸放輕松。而且他還收到不少讀者的好評。
《攻陷賭場》一出,變成為美國小說書榜上的暢銷書。讀者都爭相想了解天才賭神的故事。“那個時候我們沒有想過最后會拍成電影。所有讀過這本書的人都對我們說,‘天啊,這本書太好看了。如果拍成電影,一定會很刺激。’”
根據馬愷文介紹,學校里總有二十來人左右會投入上百萬的學費,來學習數牌和算牌,并且樂此不疲,直到現實將他們打敗。“有賭自然有輸贏。你投入的精力大到某一程度,你就不得不停下來想想這是否值得繼續。過去我一共玩過2百萬次的21點,后來我意識到,是時候停止,干些別的事情了。”
“算牌并不犯法”
最近,隨著電影開始公映,馬愷文說他在網絡上受到不少觀眾的攻擊,尤其是華人觀眾。
因為在影片《決勝21點》中,英國年輕演員吉姆·斯特加斯來扮演原型為馬愷文的男一號坎·貝爾,這引起了不少亞裔觀眾的不滿。他們在 Facebook、Youtube等網站上留言,認為電影出品方將亞裔主角改由白人演員出演不妥。有網友稱,亞裔中有許多數學天才,電影出品方的做法不尊重事實。
“我的種族對我而言很重要。我也明白亞裔觀眾為何不滿。”馬愷文解釋,“但是,我想他們并不清楚我在電影的拍攝過程中,所能發揮的作用相當少,我并不是投資方也不是導演,我無法決定這些。”
馬愷文還談到,最近一次去酒吧,一位年輕女子同他搭訕,對他說,自己受了書和電影的啟發,想要退學,將自己的數學天分用在賭場上。“我就對她說,你回去再好好讀一遍那本書,退學去賭博,并不是我書中給讀者的啟示。”
這并不意味著馬愷文反對人們模仿他的經歷去賭場。他在自己的個人網站上,提供免費下載的教程供人們學習如何數牌。正如他反復強調的:數牌并不犯法,這不過是一種賭場討厭的行為罷了。“賭場并不是天經地義地從人們手中撈錢,我們都可以從賭場那里賺他一把。”
“賭神”退役后
從麻省理工畢業后,馬愷文說他再也沒有興趣繼續組隊去賭場中賺錢。“因為我的樣子已經被賭場人員爛熟于心了。每次當我一出現在21點桌子邊,保安就將我請出去。”
因此,他來到舊金山,在當地創業,與人合作創辦了一個虛擬運動網站Protrade.com,讓網友將職業運動員當作股票來交易,他說這是他的夢想職業,“我每天都看比賽。”
這其實就是一個美國職業運動虛擬股市,對于每位職業球員都有自身的股價,只要成為網站的注冊會員,即可獲得其網站的游戲代幣。股價有漲有跌,反映運動員的實力也反應他們的人氣。
該網絡公司也在研究如何改善職業體育比賽的統計方法,比如他希望重新計算職業籃球員的助攻技巧,將高難度和簡單的助攻分開計分,更好地體現運動員的技術。他用這種計算方法協助波特蘭開拓者Trail Blazers籃球隊在去年挑選新秀,不過這種單純的數學計算也有缺陷,比如該球隊發現另一名新秀因為手腕受傷才導致在得分表上表現不佳,最后該球隊沒有聽從馬愷文的意見。對此他表示可以接受,“數字并不代表全部。”
他每周看15至20場大學籃球賽,對于比賽最后結果自有定論,不過最后他仍然為自己喜歡的球隊捧場,而不是單單看統計數據,“說到底,我仍是一個球迷。而且數據并不代表一切。我只是比其他人更加冷靜地看待數字,無論那是一組數據還是一堆錢。”
算牌術起源1962年美國加州大學教授索普博士(Dr. Edward Thorp)發表《擊敗莊家》(Beat the Dealer)一書揭露21點可以用算牌術擊敗。玩家用算牌術分析21點洗牌前的資訊找出投注機會。長期來說算牌者相對于莊家的優勢為0.5%至 1.5%,短期優勢并不十分顯著。要算牌成功,必須要算牌快,而且熟記策略表。
有一種算牌的方法是2,3,4,5,6為+1點, 10,J,Q,K,A為-1點, 7,8,9為0點。然后每出一張牌,都在心中算加減法。如果算牌結果為正數,即已出現的牌中小牌多,以后會出現大牌的機會增加,這時對玩家有利,玩家應該 下大賭注。當玩家判斷贏的機會大增時就下大注,贏的機會不大時就下小注。這樣贏的時候就會贏很多,輸的時候輸很少,長期來說就會戰勝莊家。
雖然10,J,Q,K,A都為-1點,但要單獨來記A已出現的張數,因為未出現牌中有大量A時, 21點的幾率會增加,玩家應增加投注。當玩家手持A時,相對便要得到10點的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