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保該埋單嗎?中國兩千萬罕見病人,僅29種藥物納入醫保

2014年至2018年,罕見病發展中心對5810名罕見病患者統計顯示:超過一半的患者每年在疾病治療上的花費占據家庭年收入的80%,遠遠超過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的40%的安全閾值。

責任編輯:何海寧

(新華社/圖)

在國家《第一批罕見病目錄》納入的121種罕見病中,有74種罕見病在美國、歐盟、日本,有以之為適應證的162種治療藥品上市銷售。這些藥品在中國上市的僅83種,可治療53種罕見病。

2014年至2018年,罕見病發展中心對5810名罕見病患者統計顯示:超過一半的患者每年在疾病治療上的花費占據家庭年收入的80%,遠遠超過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的40%的安全閾值。

《中國罕見病藥物可及性報告(2019)》在向政府提出的十大建議中,第四條“成立國家罕見病醫療保障專項基金”格外引人關注。

“從我知道國外有特效藥到現在快20年了,希望它能盡快進入中國。”2019年2月28日是世界罕見病日,在一場病友組織的活動現場,已年滿26歲但身形酷似四五年級小學生的罕見病患者張笑(化名)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如果能更早吃上藥,她蜷曲畸形的手指、突出的眼球等有異于常人的體貌,或許都不會發展到如此嚴重的程度。

當日,由罕見病發展中心(上海四葉草罕見病家庭關愛中心,CORD)和IQVIA艾昆緯中國聯合發布的《中國罕見病藥物可及性報告(2019)》(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國內共有約2000萬名罕見病患者,目前只有83種相關治療藥物在中國上市,至少有包括鐮刀型細胞貧血病等在內的9種罕見病的患者,要在“境內無藥”的困境中繼續等待希望。

誰也說不清,對這些罕見病患者來說,全球無藥可治、境內無藥可買、有藥卻吃不起,到底哪個更令人絕望。

“等了二十年,有藥用不上”

1997年,張笑被確診為黏多糖貯積癥Ⅰ型,這是一種先天性新陳代謝異常的疾病。黏多糖是一種長鏈復合糖分子,是構成人體組織和器官的主要成分,但張笑的基因缺陷導致她身體里缺乏能降解黏多糖的水解酶。黏多糖不斷累積,會影響細胞的正常功能,造成骨骼畸形、肝脾腫大、心血管病變等一系列臨床癥狀。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患病人數占總人口0.65‰-1‰的疾病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溫翠玲 校對:胡曉菲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