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真卿特展”觀展記
2月21日從美國回到北京,第二天就飛往東京,為的是在最后兩天一睹東京國立博物館的特別展《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
責任編輯:朱又可
《祭侄文稿》展廳現場
2月21日從美國回到北京,第二天就飛往東京,為的是在最后兩天一睹東京國立博物館的特別展《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
據說,博物館門口每日排成長龍,提前預約時間的票都銷售一空。起飛前,接到東京朋友的喜訊,幫我搞到一張內部參觀券。22日晚到達東京的上野酒店,朋友將門票留在了前臺。
內廣場等候入館的隊伍
第二天9點20分趕到上野公園的國立博物館,距開館還有10分鐘,門口的售票處排成長龍,慶幸躲過了一個小時的購票。國立博物館的鐵門口到博物館建筑有一個大廣場,廣場上又排成一條長龍。過了10分鐘,可以入場,但分批放人,結果在廣場上蠕動了40分鐘才算入館。
展期是從1月16日至2月24日,據日本媒體2月8日報道,參觀人數已達10萬人。至2月23日結束前一天,依然是人山人海??凑怪辽僖湃齻€隊,購票一個小時,內廣場等待入館約一個小時,館內看《祭侄文稿》又得排一個小時。之前聽說,每個觀眾在工作人員催促下,只能看《祭侄文稿》一二分鐘,但我在23日看十秒都不到。
進入館內的觀眾隊伍
開展前,國內的一些媒體和社交網絡在爭議,臺北故宮該不該將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借展日本。隨著特展開幕,爭議很快被大批來自中國觀眾的狂熱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溫翠玲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