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龐鳳儀 約翰·列儂的影子情人

為了拴住列儂,小野洋子把龐鳳儀推向了丈夫的懷抱。她自信地以為,列儂與龐鳳儀只可能是性關系。她們三人之間保持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畸形生活。

為了拴住列儂,小野洋子把龐鳳儀推向了丈夫的懷抱。她自信地以為,列儂與龐鳳儀只可能是性關系。她們三人之間保持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畸形生活。


在約翰·列儂的生命中,有三個重要的女人。其中前兩個女人已為大眾熟知,分別是他前后兩任妻子辛西里婭·列儂和小野洋子。而第三個女人和列儂有過短暫且不為人知的18個月的戀情,但兩人的關系在列儂的圈子里是個公開的秘密。在一些列儂研究者看來,列儂的朋友和同事懾于洋子的壓力,刻意把她完全排除在列儂的圈子之外,甚至想把她從歷史的記憶中抹去。

這個女人就是美籍華人龐鳳儀(May Pang)。最近,龐鳳儀出版了一本紀錄和列儂生活的攝影集《Instamatic Karma》,集合了1973年至1975年間兩人一起生活時發生的點點滴滴。“有時候我對于掏出相機拍照這件事很遲疑,我不想這些時光被相機打攪,但是列儂堅持要拍。他發現,我可以用一些別人沒有的角度給他拍照,因為他跟我在一起的時候是最放松的……很多年來,只有我最好的朋友能看到這些照片,它們都被珍藏在我的衣櫥的盒子里。”

紀念列儂是龐鳳儀出書的目的之一,另一方面,龐鳳儀也無法忍受一些傳記作者或者評論家對她的存在熟視無睹。已故作家雷·科爾曼在他的《列儂:最可靠的傳記》中,根本沒有談到兩人的關系,甚至沒有去采訪一下她;2005年,小野洋子導演了一部講述列儂生平的舞臺劇《列儂》,也完全沒有提及龐鳳儀。

“我覺得我被人們從列儂的故事里忽略了。我覺得很不公平,但是生活就是不公平的。我現在試著修正這些不公。”在接受本刊電子郵件采訪時,龐鳳儀很坦誠地說。龐鳳儀的媒體事務由專人負責,不過雖然中間隔著一個人,她總是能在第一時間回復記者的問題。采訪之前,記者和很多人一樣,猜測龐鳳儀只不過是借著和約翰·列儂有過一段戀情來炒作自己。但是,從她郵件的字里行間,記者發現,她其實是一個很真誠的人,能理性地看待列儂性格中的弱點,能寬容地對待別人對她的誤解,甚至包括小野洋子等人對她的存在的漠視。

“我對他一點浪漫的想法都沒有”



龐鳳儀是第二代中國移民,祖籍山東。1930年代,龐鳳儀的父親為了謀求更好的生計從山東遠赴美國,母親1947年搬到美國。她的父母只會說中文,英文幾乎不會講。所以,在龐鳳儀的成長過程中,也是先會講中文再會講英文。“我1983年冬天回過一次中國,我看到現代化建設之前的部分中國,很想再回去看看親戚。”

龐鳳儀最初的理想是做一名模特,但是模特經紀公司以她“過于種族化的外形”拒絕了她。1969年,20歲的龐鳳儀來到阿倫·克萊恩的公司上班。阿倫·克萊恩當時是約翰·列儂和小野洋子的業務經理。從工作的第一天開始,龐鳳儀就開始擔任列儂和洋子的私人助理,給他們處理搬家一類的瑣事,也在列儂的錄音室和洋子的藝術展館里打一些下手。

小野洋子很喜歡她,因為后者聰明、有活力、精力充沛,她也很樂于成為這對著名夫妻工作上的得力助手。在龐鳳儀的印象中,列儂雖然很有才華,可他并不是她喜歡的那一類型。“那時,我對他一點浪漫的想法都沒有。”龐鳳儀告訴記者。

平靜而忙碌的私人助理工作持續了3年,1973年某個春天的早晨,洋子和龐鳳儀之間的一場談話把平靜徹底打破了。

在描述這場談話之前,必須先交待一下當時列儂和洋子之間的關系。當時的洋子對列儂經常喝得酩酊大醉、不知所為無法容忍;但另一方面,她又很想盡快提升自己的事業。列儂的行為對她的事業發展形成了阻礙。列儂的好朋友、攝影師鮑勃·格魯恩說:“他(列儂)在紐約時感情上非常壓抑,這也是他們感情破裂的部分原因。他每天喝酒、生氣、郁悶不堪,洋子一點都不希望他這樣。她想繼續她自己的事業……她甚至想對約翰說:‘我不想和一個總是生氣的酒鬼一起生活了。’”

實際上,兩人在1972和1973年間已經差不多分居了。但是洋子很擔心列儂會投入別人的懷抱,所以,她想到一個安全的辦法:把列儂交給身邊一個可靠的人。這個人就是龐鳳儀。

洋子說:“我和約翰相處得不太好。約翰要開始跟其他女人約會了。”龐鳳儀說:“哦。聽到這個消息我很難過。”洋子突然問:“你有男朋友嗎?”龐鳳儀很意外:“你是問我嗎?我沒有男朋友,也不想找。”洋子說:“我不是這個意思。你會對他很好的。”龐鳳儀說:“但我是不會找你丈夫的。”“我知道你沒有追求他,但是我想你會對他好的。”“我不是你要找的那個人。我不想這么做。”龐鳳儀聽到洋子的請求之后心跳加速,不知所措。“難道你愿意讓約翰跟別人在一起,被粗魯地對待嗎?”洋子堅定地說:“你就是那個人。”

說完這句話以后,洋子就離開了。在后來的兩個星期里,龐鳳儀和列儂幾乎沒有說過一句話,兩人之間的關系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緊張。不過最終,愛情之花綻放。洋子把自己的丈夫推進了另外一個女人的懷里。

小野洋子之所以這么大膽,是因為在她看來,龐鳳儀是一個很安全的人,列儂根本不會愛上她。她自信地認為,列儂和龐鳳儀之間只可能是性的關系,等他想清楚了,就會再次回到她的身邊。

但洋子錯了。她低估了龐鳳儀的魅力。本以為幾天半個月能結束的關系持續了18個月。并且根據龐鳳儀所說,就算他們的關系在1975年結束之后,兩人也一直保持著聯系,而且沒有停止過性關系。關于列儂是如何看待這18個月,至今人們仍然無法解釋清楚。有時,他認為這是一個“失落的周末”,而有時,這又是一段無法超越的快活時光。

“他是我的初戀”



列儂和洋子短暫分居前后,正是他狀態最糟糕的時候,他沉溺于酒精和毒品,身體發福,敏感。對于他和龐鳳儀之間關系的維持,后者發揮出的溫柔和包容特質功不可沒。從某種角度來說,龐鳳儀承受了本應屬于小野洋子的責任和苦難。

酒精和毒品讓列儂性格變得古怪且帶有一點虐待傾向,一天晚上,喝醉酒的列儂把龐鳳儀從房間的一邊扔到另一邊。但是每一次列儂發泄完,都會回到龐鳳儀的身邊,像個孩子似的哭著說:“我沒有想傷害你。我只想和你在一起。”

峰回路轉,自從他們從加州搬到紐約東區后,生活就發生了轉變。兩人在聯合國大樓附近租了一套小公寓,享受著無拘無束的自由生活。

在東區的每天早上,列儂都會沖一杯咖啡,邊喝咖啡邊閱讀《紐約時報》,從報紙上獲取的信息和觀點都成為他和人爭論時的材料。當兩人一起在樓上的時候,列儂喜歡坐在陽臺上,眺望遠處。他們在紐約幾乎不開車,步行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去看商店櫥窗、參觀藝術館、吃飯、看電影……和絕大多數情侶沒有任何區別。

“他是我的初戀。”龐鳳儀告訴記者,“我們之間有一些很簡單而且浪漫的事,比如一起吃披薩,開車穿越美國,享受生活和旅行。”

列儂喜歡水,但討厭窄小的游泳池,向往寬闊的水域,于是他們驅車前往長島。“他走進大海,仰望天空,快活地游著泳,那是我看到他最開心的時刻。他非常享受的自由感覺。他游得很好,以至于在我想趕上他的時候差點溺水。”龐鳳儀回憶道。在《Instamatic Karma》里,收錄了一張列儂仰頭浮在水面的照片,神情悠閑自若,享受海風的吹拂。列儂很喜歡這張照片,覺得它可以做專輯封面。

同樣,拍攝于長島的照片中,也出現了列儂和前妻辛西里婭的兒子朱利安的照片。列儂和洋子生活在一起的時候,基本上是斷絕了和兒子朱利安的一切聯系,可是和龐鳳儀在一起的時候,龐鳳儀安排列儂和朱利安見面,并一起帶朱利安去迪士尼玩,去長島游泳。列儂從小失去了父母,由阿姨和叔叔帶大,所以和兒子親密無間相處的這段時光,對列儂的影響非常大。幾乎每個星期,列儂都會給朱利安打一個電話,對此他很感激,他對龐鳳儀說:“你知道,這樣很好。”

列儂對龐鳳儀的愛可以從一首歌中表現出來,這首歌就是《驚訝!驚訝!》。歌詞是這樣寫的:“她的身體溫暖濕潤,就像成功的味道一樣甜蜜,她把我從可怕的孤獨中解救出來,一只天然而成的蝴蝶,哦,我需要,需要,需要她……”

“他剛寫了兩行,就打電話把我叫到他的工作室,說:‘ 我有點東西送給你……’然后演奏給我聽。我震驚了,最后哭了出來……”龐鳳儀回憶道。

除了生活方面,1973年至1975年間,也是列儂個人音樂生涯中最高產的一個階段。他接連創作了三張重要專輯《心靈游戲》、《墻與橋》和《搖滾》。在這三張專輯中,最受歡迎的是《墻與橋》。這張專輯錄制于1975年的7月和8月,包含了《第九號夢想》、《鋼鐵玻璃》和《祝福你》這樣的經典好歌。樂評家看來,這張專輯代表了列儂狀態的好轉。“里面有一些列儂最好的音樂。他開始嚴肅認真起來——他正從痛苦憂傷中擺脫出來,再次感覺良好。其中的音樂——我愿將其與他最好的作品《塑料洋子樂隊》相比?!秹εc橋》不如《塑料洋子樂隊》那么張揚,但專輯在多樣性和廣度方面非常杰出。”樂評家克里斯·卡特說。

除了推出新專輯,列儂還和林格·斯塔爾、哈里·尼爾森、大衛·鮑伊、埃爾頓·約翰、米格·賈格爾等搖滾明星共同寫歌或錄制歌曲,甚至和埃爾頓·約翰在麥迪遜廣場花園舉行了一場音樂會。

這段時間,列儂簽署了同意披頭士解散的協議。龐鳳儀親眼目睹并拍下了這個瞬間并收錄在新書中,這張照片被評論家和搖滾史學家認為是整本書中最具史料價值的一張。那天,列儂和龐鳳儀帶著朱利安在迪士尼樂園游玩,負責披頭士解散事宜的律師突然出現了,列儂立即給自己的律師打了一個電話。

“當列儂掛掉電話后,”龐鳳儀在書中寫道,“他惆悵地望著窗外,我幾乎可以看見他把披頭士的歷史在腦子里過了一遍。”接著,龐鳳儀拍下了他在保羅·麥卡特尼、喬治·哈里森、理查德·斯塔奇(林格·斯塔爾的真名)之下簽下名字的瞬間。

“他連再見也沒說,就這樣突然離開了”



列儂、洋子和龐鳳儀之間的三角關系,著實有點畸形。洋子無法應付列儂,就把列儂交給龐鳳儀,在知道兩人的關系不受她掌控后,又開始著手拆散他們,并對兩人進行時刻監控。另外,龐鳳儀跟歷史上絕大多數第三者不同,對于這樣的稱號,她不僅欣然接受,而且感到很驕傲。

1983年,她寫了關于列儂和她的文字傳記《Loving John》,該書出版以后,龐鳳儀對采訪她的記者說:“我很驕傲我能在這個男人創作《Walls and Bridges》的時候和他在一起。我和他每天都在一起。我們從不躲躲藏藏,小野知道我們在哪里,她每天都給我們打電話。”

1975年2月1日,一個周末,列儂接到洋子的電話。洋子說:“約翰,你今天必須回來。我叫一個人今天來幫我戒煙,他剛剛通知我,說今天就來。”龐鳳儀很警惕,她知道洋子想干什么。列儂轉過身子,對龐鳳儀說:“瞧,現在剛好是下午。在晚餐之前我會回來的。洋子答應讓我在晚餐之前回家,我們可以去外面美美地吃上一頓,什么地方都可以。”說完就走了。

龐鳳儀的直覺告訴她,列儂再也不會回來了。果然,列儂就這樣回到了洋子的身邊。“我很傷心,更多的是糊涂。那不是結局——他連再見也沒說,就這樣突然離開了。”龐鳳儀告訴記者。既然和龐鳳儀生活在一起很幸福輕松,為什么列儂還要回到洋子身邊?

列儂和他的記者朋友拉里·凱恩有過這么一段對話:

“拉里,你知道,我從來沒有那樣開心過,”約翰形容他和龐鳳儀在洛杉磯的時光,“我喜歡這個女人,在她身邊,我制作了很多好的音樂,喝了很多酒。”拉里·凱恩感到奇怪:“那你為什么又回到了洋子身邊?”“我也愛洋子,最難的事情是你要找到你的歸宿。”

洋子就是列儂的歸宿。在他經歷了龐鳳儀包容的愛以后,需要重新回到一種被控制的生活狀態中。龐鳳儀告訴記者:“列儂有時有不安全感,喜歡走捷徑,可能有一點點懶。我想洋子知道這一點,列儂很高興讓她掌控他生活的方方面面,那樣他就沒有負擔了。”

龐鳳儀的觀點和約翰·列儂研究者喬·約翰遜不謀而合:“列儂需要有條理的引導。如果他是獨自一人而不加約束,就很容易失去控制,會像噴氣式飛機失去了控制方向的阻力板一樣。他有能力翱翔,取得偉大成就,但是如果沒有條理和秩序,他會偏離軌道、陷入困境……龐鳳儀一貫支持他,可她沒有強硬的手段控制他。這也是洋子能賦予約翰巨大創作動力的所在。”

但是,18個月的戀情結束之后,龐鳳儀和約翰·列儂仍然保持著聯系,通電話或者是偷偷見面,甚至是列儂隱居在家照料兒子西恩的四年間。據龐鳳儀所說,列儂會挑剔和她約會的男人的毛病。后來,龐鳳儀嫁給大衛·鮑伊的經紀人托尼·維斯康提以后,仍然無法忘記和列儂之間的感情。

如今,離異后的龐鳳儀和母親以及兩個孩子居住在紐約郊區。她家的墻壁上貼滿了約翰·列儂的照片,書房里也收藏了很多跟列儂有關的書籍和唱片。她的孩子對母親和列儂的關系心知肚明。龐鳳儀現在的主要工作是在家做全職媽媽。其余的時間,她還在網上出售她設計的“風水珠寶”。

約翰·列儂的另外兩個女人

辛西里婭·列儂列儂的第一任妻子,兩人1962年結婚,1969年因列儂愛上小野洋子而離婚。兩人有一個兒子朱里安·列儂。她今年66歲,與第四任丈夫生活在美國。她寫過兩本相關列儂的傳記,《扭曲的列儂》(1978)和《列儂》(2005)。在書中,她寫到,最初她是以樂迷身份和列儂相識的,第一次約會列儂“幾乎是強奸了她”,在她與列儂的7年婚姻里她幾乎不為外界所知,因為當時的披頭士樂隊經理布萊恩·愛潑斯坦認為,公開列儂已經有了妻子和孩子,會影響樂隊的整體形象。



小野洋子列儂的第二任妻子,1969年嫁給列儂,這是她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婚姻,1980年眼看著丈夫被刺殺在街上,迄今寡居。美籍日本人。多年來,她作為列儂的遺孀而為人所知,實際上,她也是一個杰出的當代先鋒藝術家和音樂家,其激流派時期的作品迄今對當代藝術來說具備相當影響力。她比列儂年長7歲,作風強硬獨斷。列儂寫了大量向洋子示愛的歌曲,他們的愛情生活相對穩定,人們認為這緣于自幼喪母的列儂的戀母情結,他需要洋子這樣一個強權、同時無微不至照顧著他的妻子。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