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過自己骨折的聲音嗎?”
對罕見病患者翟進來說,這是一種熟悉的聲音,“咔嚓、咔嚓……就像吃薯片時發出的聲響”。
2月25日,慈善廟會結束后,翟進在北京路大佛寺前即興起舞。
“你聽過自己骨折的聲音嗎?”有些人可能會無法形容,因為未曾經歷。但對罕見病患者翟進來說,這是一種熟悉的聲音,“咔嚓、咔嚓……就像吃薯片時發出的聲響”。
2月28日是世界罕見病日,“瓷娃娃”翟進分享了與疾病搏斗的過程,盡管他是名殘障人士,但是愛漫畫、會跳舞的他也渴望擁有與正常人一樣的人生。
點擊觀看精美短視頻
疾病印象:“骨折意味著停止”
小時候的翟進。
1歲半時,翟進被確診為成骨不全癥。這是一種被收錄進國家罕見病目錄的疾病。從那時起,翟進要更謹慎地生活著,因為“一不小心就會骨折”。
“印象中最嚴重的一次骨折發生在2002年。”翟進說,那時公交車在路過一個坑時,坐在座位的他突然彈起來,摔在椅子上,咔嚓一聲,骨折了。這一次,他躺在床上休息了4個月。
類似的經歷有不少,但樂觀的翟進過濾了成長中關于骨折的記憶。他說:“每次骨折對我意味著停止,就是做一個事情,要按下空格鍵,暫停。”
翟進在廣州租了一個幾平米的單間,工作、生活基本在這狹小的空間內完成。
晚上,翟進一個人在房間里玩手機打發時間。
晚上8點34分,忙碌了一天的翟進坐在輪椅上睡著了。
上初二時,翟進就退學了。
此后,他基本都待在房間里,望著窗外的天空,日復一日,唯一的變化是窗外的葉子發芽了、綠了、凋落了。那時,他每年接觸不超過30個人,覺得自己是“井底之蛙”,“生活在不真實的世界里”。
翟進的整排下齒已經松動,他想找醫生拔掉它們。
在外吃完晚飯,翟進艱難地從椅子上挪回輪椅,生活的不便是他現階段最主要的困惑。
在公共場合,翟進總能引起許多旁人注意。
翟進說,現在最主要的困惑是行動不方便,許多地方的無障礙設施依然不夠完善。
帶病生活:漫畫和舞蹈讓他活出另一種可能
畫畫是翟進的最主要工作,每個月收入基本能維持個人日常生活。
2016年,在謀劃了1年多后,翟進決定要到外面闖一闖,體驗真實的世界,為創作注入靈感。
翟進是位漫畫師。4歲起,他開始接觸畫畫,雖未經過專業訓練,但他關注底層和小人物,有溫度和情懷。在他筆下,主人公有篤定信念,總在經歷磨難后,最終得到成長,并將真善美傳遞給更多人。
2月25日,廣府慈善廟會最后一天,翟進擺攤義畫,吸引了許多市民光顧。
2月25日,慈善廟會當天,翟進共畫了19幅漫畫,籌集了500元左右的善款。
翟進最喜歡的卡通人物是《龍珠》里的餃子。
走出家門后,翟進接觸了舞蹈,他開始離開輪椅,到地面上自由翻滾,跟著節奏舞起來。他說,“跳舞時,我覺得自己跟別人沒有不一樣,也能支撐別人”。
1月18日,從安徽老家回到廣州的第二天,翟進便參加了舞團舉辦的共生舞“無障礙舞醬”。
2月25日,慈善廟會結束后,翟進在北京路大佛寺前即興起舞,一起做公益的小伙伴也紛紛加入進來。
翟進渴望和正常人站在一條線上。
如今,翟進身高僅有70多厘米,身體不對稱,腹部隆起了,牙齒松動了,出門靠輪椅,上下樓梯需要人抱。盡管如此,但他對待疾病的心態變了,“我很難想象,一個不是‘瓷娃娃’的翟進會是怎樣?”
過去,翟進總覺得“我是我,病是病”,“沒有這個病,生活會是怎樣”,“幻想著哪一天病能被治好”,但現在,不切實際的幻想消失了,他學會了與病共處,帶病生活。
2月25日,廣府慈善廟會,翟進引導視障小伙伴前往公共衛生間。
2月25日,慈善廟會忙碌間隙,翟進去到其他攤位為北京的朋友購買廣州特產。
第九屆廣府廟會期間,翟進與一幫朋友擺攤、賣畫、做公益,忙得不亦樂乎。當人潮退去后,在閃爍著橘黃色燈光的西湖路上,他和一群人正在隨意起舞,臉上掛滿了笑容。
2月25日,慈善廟會結束后,翟進在北京路大佛寺前即興起舞,一起做公益的小伙伴也紛紛加入進來。
圖片:張梓望 視頻:鄭一見 張梓望
文字:黃錦輝 海報設計:潘潔
校對:洪江
編輯:張梓望
統籌:王溪勇曾強
網絡編輯:貳東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