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恒與西洋船:趙翼仕宦經歷的兩個方面
半年前,借清宮劇《延禧宮略》走紅,清高宗孝賢純皇后富察家的往事一時受人熱議,皇后之弟、保和殿大學士傅恒竟成了家喻戶曉的名字。這位生前“汗馬勛名兩戰場”(指平定金川和征緬二役)的人物在寂寥二百余年后以這種方式重新走紅,也委實是意想不到的事。不過,看到傅恒的名字頻頻出現,我首先想到的卻是乾隆朝學者兼詩人趙翼,記起他與傅恒的際會與過從,以及由此留下的文字。
責任編輯:劉小磊
將趙翼以及他周圍的人跟同時期地處泰西的英國學者詩人、文官武將乃至君王勛貴們放在一起看,我們就會發現,趙翼本人和他所處的文化環境缺了一個關鍵的、后來證實也是致命的維度。
(本文首發于2019年3月7日《南方周末》)
半年前,借清宮劇《延禧宮略》走紅,清高宗孝賢純皇后富察家的往事一時受人熱議,皇后之弟、保和殿大學士傅恒竟成了家喻戶曉的名字。這位生前“汗馬勛名兩戰場”(指平定金川和征緬二役)的人物在寂寥二百余年后以這種方式重新走紅,也委實是意想不到的事。不過,看到傅恒的名字頻頻出現,我首先想到的卻是乾隆朝學者兼詩人趙翼,記起他與傅恒的際會與過從,以及由此留下的文字。
乾隆二十年(1755年),趙翼任內閣中書,翌年夏,選入軍機處行走,在早于他十年行走于軍機處、后辟為大學士的傅恒手下從事草制擬旨的工作直到乾隆二十五年。這是他在考取明通榜之后,一生中出任的第一個公職。之后乾隆三十三年,趙翼自廣西鎮安知府奉旨赴云南參贊征緬軍務,再次在傅恒麾下效力。然而乾隆三十七年,他便早早辭官里居了,此后再未出仕。這也就是說,趙翼不長的官宦生涯中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傅恒手下做事的,《清史列傳》謂軍機處“進奉文字多出其手……大學士傅恒尤重之”,《檐曝雜記》說“傅文忠公恒來滇經略,余以故吏又橐筆以從”,可見二人緣分不淺。趙翼《甌北集》中有數篇寫其在軍機處的工作,其中《軍機夜直》二首描寫最細。其一云:
鱗鱗鴛瓦露華生,夜直深嚴聽漏聲。地接星河雙闕迥,職供文字一官清。蠻箋書剪三更燭,神索風傳萬里兵。所愧才非船下水,班聯虛忝侍承明。
記錄了紫禁城內值夜的情形,然而并沒有提到傅恒。其二則是頌圣詩,提到當時定伊犁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邵小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