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行業“退燒”
“這輪裁員更多發生在近兩年接受過多輪融資的極速發展型公司,以及‘巨頭’的新業務板塊?!?/blockquote>責任編輯: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劉沾
便利蜂考試現場。
(本文首發于2019年3月7日《南方周末》)
“這輪裁員更多發生在近兩年接受過多輪融資的極速發展型公司,以及‘巨頭’的新業務板塊。”
2015-2017年拉到投資很容易,“到處都是電梯里2分鐘說清商業模式就可以拿到投資的創始人”。
砍掉不賺錢的業務板塊,或是主要業務部門的冗員,現在已成了公司的必然選擇。
一輪前所未有的調整,正發生在前幾年幾乎家家公司都揮金如土的互聯網行業。
一邊,2019年2月22日,阿里巴巴CEO張勇在內部管理會上表示,阿里繼續開放招聘。緊接著,“快手”也宣布春招中會擴招1000個以上崗位,包括研發、游戲和職能線等。
但另一邊,是不少80、90后們首次面對的收縮。
“工作七年,誰能想到,我也變成了公司的‘包袱’。”一位就職于頭部互聯網金融公司的男士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2019年1月8日,他前夜還加班到9點,這一天就突然接到人力降職降薪的通知——公司大規模調整,他也在被“優化”行列。相對來說,他能留下來,仍算被優待了,更多同事被直接裁員。
2019年春節前后,類似的消息此起彼伏,不僅有京東、滴滴、知乎這樣的“大廠”,也有便利蜂、人人車、人人貸等“互聯網新貴”。
智聯招聘最近發布的《中國就業市場景氣報告》顯示,2018年第三季度求職人數同比下降了10%,而招聘人數下降了27%,是近8年來首次出現無論同比還是環比崗位都開始減少的情況。特別明顯的是IT、互聯網行業,招聘崗位數同比減少了51%,這一趨勢是從2018年春天開始的。
肖姍是一位資深互聯網行業獵頭。自2018年12月起,她基本上每天都能在微信、郵箱、招聘網站上收到很多簡歷。但在另一端,互聯網企業的很多熱門崗位招人需求驟降。“這輪裁員更多發生在近兩年接受過多輪融資的極速發展型公司,以及‘巨頭’的新業務板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柯珂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