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試驗”:尋路中國資本市場

“這也是為什么科創板會放在上交所,上交所已經對二板市場、注冊制、國際化研究很多年了?!?/blockquote>

責任編輯:馮葉 助理編輯 溫翠玲

2018年2月13日,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大廳,如一扇“大門”向著東方敞開。(東方IC/圖)

(本文首發于2019年3月7日《南方周末》)

“這也是為什么科創板會放在上交所,上交所已經對二板市場、注冊制、國際化研究很多年了。”

“注冊制下,一級市場不會再因IPO的稀缺而產生與二級市場價差的套利空間,這樣更多的投資機構將真正回歸到價值投資的主線。”

2019年3月2日,證監會發布《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注冊管理辦法(試行)》和《科創板上市公司持續監管辦法(試行)》,距離科創板首次被提出僅4個月,可謂火速開閘。

注冊制、市場化發行、做空、同股同權等等,這些A股尋求多年而不得的改革字眼被“一股腦”裝進了科創板的籃子。

有人將科創板比作中國版納斯達克,納斯達克交易所是美國發展新經濟、引領全球科技創新的重要倚仗之一。

以新興企業、科技產業為主要目標,科創板希望通過引入注冊制來打破A股IPO資源稀缺的局面;從以往規定23倍市盈率發行改為市場定價發行,同時加大券商發行、承銷制度的市場化操作,避免股市急漲急跌,以此牽引出“慢牛長牛”行情。

上交所研究多年

科創板成功推出之前,中國資本市場實際上已有多次類似的嘗試,例如如今已很少被提及的國際板和戰略新興板。

1998年3月,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經濟學家成思危在全國政協上提交了一份《關于借鑒國外經驗,盡快發展中國風險投資事業的提案》,這份當年全國政協會議的“一號提案”,被認為是中國“納斯達克夢”的起點。

1999年,關于深圳創新與創業板的謀劃同時問世,同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公司法做出修改,允許高新技術企業在國內股票市場上市,同時允許擬建新股票交易系統的決議。

但不久后全球“互聯網泡沫”破滅,計劃被擱置。直到2009年10月30日,剛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柯珂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