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資產保增值的兩難現實

“它就像‘房間里的大象’,客觀存在,但大家都假裝看不見?!敝袊壬瀑Y產管理論壇秘書長劉文華認為,慈善資產保增值在公益界很尷尬。

責任編輯:張玥晗

做慈善、用于做好事的錢如果用來投資,投資盈利應該怎么用?虧損又該怎么辦?身披“道德光環”的基金會,在利用募集得來的慈善資金投資時,會有怎樣的選擇?(視覺中國/圖)

(本文首發于2019年3月7日《南方周末》)

“它就像‘房間里的大象’,客觀存在,但大家都假裝看不見。”中國慈善資產管理論壇秘書長劉文華認為,慈善資產保增值在公益界很尷尬。

慈善資產能不能投資,對公眾來說,是一個陌生又有爭議的話題。

做慈善、用于做好事的錢如果用來投資,投資盈利應該怎么用?虧損又該怎么辦?身披“道德光環”的基金會,在利用募集得來的慈善資金投資時,會有怎樣的選擇?

2019年1月1日,《慈善組織保值增值投資活動管理暫行辦法》(下文簡稱《管理暫行辦法》)落地實行,該辦法取消了慈善機構購買理財產品風險評級的限定,在投資上,鼓勵基金會與金融機構合作,同時為慈善組織的保值增值行為劃定了范圍,明確了底線和紅線。

而對中國的多數基金會來說,也提出慈善資本投資的新挑戰。據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統計,2018年中國基金會數量將近7000家,管理著數千億規模的資金,但很多基金會都任憑慈善資本長期躺在銀行吃利息。善款應如何使用才能做到“合法、安全、有效”,更多中小型基金會的投資該怎么管,如何讓更多投資的灰色地帶現形,也是擺在捐助者、管理者和監管者之間的待解難題。

不會投?不想投?

“它就像‘房間里的大象’,客觀存在,但大家都假裝看不見。”與南方周末記者交流慈善組織投資保值增值的話題時,中國慈善資產管理論壇秘書長劉文華脫口而出,公益界,投資話題地位尷尬。

近年來,公益行業會議上專門討論投資主題的活動很少,公開登載的投資案例也較少,這一話題被業內人士有意無意地忽略。

2019年1月,中國慈善資產管理論壇在北京成立,由南開大學基金會等8家機構在北京發起,該論壇發布了《中國基金會投資報告2018》。

該報告顯示,全國凈資產排名TOP50的基金會,29家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