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立法何時啟動?

在某些省份,張兆安聽當地干部講,援助方“送人送錢送資源”,卻遭到受援方冷遇,援助方與受援方的權益均沒有得到保障;他至今仍發現有些地區,參與扶貧的各部門職能關系還未厘清。

責任編輯:吳筱羽 實習生 李霽

2016年11月16日,河南省臺前縣農村房屋上的精準扶貧宣傳口號。(視覺中國/圖)

(本文首發于2019年3月7日《南方周末》)

在某些省份,張兆安聽當地干部講,援助方“送人送錢送資源”,卻遭到受援方冷遇,援助方與受援方的權益均沒有得到保障;他至今仍發現有些地區,參與扶貧的各部門職能關系還未厘清。

中國人民大學農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仝志輝介紹:“各地扶貧辦因缺乏上位法作指導,在制定地方條例時,哪些該列入,哪些不該列入,信心不足。這也導致地方條例缺乏創新。”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社科院副院長張兆安和他的立法調研小組成員醞釀許久,決定在2019年全國兩會上提交“對口幫扶立法建議書”,希望在扶貧立法問題上向前推進一步。

作為2018年在滬全國人大代表啟動的“對口幫扶工作立法調研”的召集人,張兆安與近二十名來自多個領域的在滬全國人大代表,在不到半年時間里,去了新疆、云南、青海等多地調研。

這不是他第一次實地接觸“扶貧”這個概念。兩年前,他也參與了在滬全國人大代表啟動的精準扶貧專項調研。經過多年的扶貧觀察,他看到了可喜的一面,但也發現有些問題始終存在。

在某些省份,張兆安聽當地干部講,援助方“送人送錢送資源”,卻遭到受援方冷遇,援助方與受援方的權益均沒有得到保障;他至今仍發現有些地區,參與扶貧的各部門職能關系還未厘清。

2018年8月,張兆安一行在北京見到了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他把相關情況作了介紹。他認為“通過立法將扶貧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意義重大,十分必要”。

歷經三十余年發展的中國扶貧事業,政策幾經調整,從“救濟式扶貧”到“開發式扶貧”,從“區域性扶貧”到瞄準貧困縣,再到“扶貧入戶”……如今則到了“精準扶貧”的攻堅之年。早在201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聯合發布《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當中就提出“加快扶貧立法”。不過時至今日,一部有關“扶貧事業根本法”的法律仍未出臺。

法律闕如令地方政府、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柯珂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