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州長蘇嘎爾布 “涼山脫貧,根在教育”
實現“兩不愁”和安全住房保障等物質脫貧難度不大,實現義務教育和基本醫療保障還有不少短板。
責任編輯:錢昊平 吳筱羽
蘇嘎爾布說,交通建設滯后是制約涼山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大瓶頸,我們正搶抓脫貧攻堅中基礎設施補短板的機遇,大力推進交通建設。
(本文首發于2019年3月7日《南方周末》)
“居住在海拔兩千七八百米高,不具備生存、生產、生活條件地區的人都愿意搬遷。農民搬遷以后居住的環境和條件變好了,但如果土地得不到保障,老百姓是有所顧慮的。”
南方周末:涼山現在的貧困發生率是多少?
蘇嘎爾布:現在貧困發生率是7.1%,比2014年的19.8%下降了12.7個百分點。
南方周末:縱向看,變化很大。橫向呢?和其他貧困地區相比?
蘇嘎爾布:橫向比,我們還有很大的差距。突出制約問題不少,補短板的力度還需加大。今后兩年全州還需脫貧31.7萬人、退出貧困村618個,實現11個貧困縣摘帽。我們始終保持清醒認識,這個問題上既不能盲目樂觀,也不能消極悲觀。
南方周末: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