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彬:在試驗田里無中生有
“越研究越不服氣,所以我們改革?!蔽何谋蛳嘈艔V電應該走向市場,產業化發展,“人家比我們強的地方主要在運營機制上,我們過去行政性太死板,所以我做了一些改變,我們在競爭中發展起來”。
責任編輯:宋宇
魏文彬
(本文首發于2019年2月14日南方周末創刊35周年特刊·南周面孔系列)
1993年,魏文彬擔任湖南省廣播電視廳廳長,要考慮整個地區廣播電視的發展。他研究了國內外的媒體發展狀況,西方媒體產業的規模出乎他的意料,“這下就受刺激了”。
“越研究越不服氣,所以我們改革。”魏文彬相信廣電應該走向市場,產業化發展,“人家比我們強的地方主要在運營機制上,我們過去行政性太死板,所以我做了一些改變,我們在競爭中發展起來”。
“那時我是廳長,又兼著臺長,改革起來很方便,一干就干了這么多年。多方面的改革,從體制上、機制上、生產上。”魏文彬離開當年的工作崗位多年,他拉開距離,慢慢回憶起創業初期的經驗。
以下為魏文彬的口述。
“不給什么”和“什么都給”
說起改革的最初,那時好像改革顯得很難。湖南經濟電視臺是一塊試驗田,其實是無中生有,我們在廣電部申請了一個頻道,重新辦理的。經濟電視臺和湖南電視臺首先是內部兩個臺激烈競爭,湖南電視臺坐不住了,最后兩個臺都發展了。
大家看到我不給(時任湖南經視臺長)歐陽常林錢,讓他自己貸款。其實我有兩句話,一是不給什么,二是什么都給。不給什么呢?不給錢,你自己創造條件。我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溫翠玲 校對:胡曉菲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