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干線往事
據媒體報道,京滬高鐵正在籌備上市事宜,再度引起高鐵能否盈利的議論。
責任編輯:顧策
日本東京新干線站臺。
據媒體報道,京滬高鐵正在籌備上市事宜,再度引起高鐵能否盈利的議論。
京滬高鐵長達1318公里,聯結中國兩個最重要的城市,可謂最賺錢的高鐵線路。自2014年扭虧之后,京滬高鐵連續三年盈利,2017年實現凈利潤127億元。但中國鐵路總公司仍處于巨額負債與虧損狀態,據其公布的財報顯示,到2018年三季度,負債高達5.28萬億元。
世界上第一條新干線誕生于日本,與中國類似,日本新干線最初也面臨著巨額赤字問題。在民營化之后,各條新干線仍苦樂不均——2018年,具有地理優勢的三條新干線JR東海、JR東日本和JR西日本均大幅盈利,而其余五條新干線則連年處于赤字狀態。
日本新干線從戰前策劃開始,直到發展至今,雖經歷種種波折,但也為世人留下了許多獨創的、寶貴的技術和經驗。
新干線在日本最初是被稱為“新干線鐵道”。這是相對于當時一般的國鐵線路(即后來所謂的“在來線”)而產生的名稱。
為推動新干線的興建和發展,《全國新干線鐵道整備法》于1970年(昭和45年)出臺,在該法中,第一次明確將新干線定義為:列車在主要區間能夠以每小時200公里以上的高速度行駛之干線鐵路。而針對新干線運輸安全成立的《新干線特例法》也采用了這個定義。由此,像“山形新干線”和“秋田新干線”這類“迷你新干線”,以及未來將以“磁浮列車”形式運行的“中央新干線”等,則都不在這個定義范圍之內。
新干線雖然在日本口語中被廣泛使用,但在許多車站或列車上的英文廣播里新干線仍被稱為“超特急列車”(SuperExpress)。后來日語羅馬字的叫法“Shinkansen”也逐漸被廣為使用。目前日本正常運行著的新干線總共有十條線路,其中包括八條新干線和兩條迷你新干線。兩條迷你新干線是指時速在130公里左右的山形新干線和秋田新干線。
此外,還有預定在2022年開通的九州新干線(長崎線)和2027年開通的中央新干線,以及正在試驗中的磁浮列車和其它數條迷你新干線。據日本政府透露,待所有計劃中的新干線都開通后,日本將基本實現全國鐵路新干線化,新干線也將成為日本人經常甚至每天都要利用的交通工具。
“彈丸列車計劃”
說起日本新干線的往事,一般都是從1964年東京奧運會時開始運行的第一條“東海道新干線”說起,但實際上日本人的“新干線夢”卻是遠在上個世紀的1930年代初就開始做了,而且是在中國東北大地上開始做的這個夢。
當時在日本勢力支配下的滿洲,由日本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滿鐵)實施了高速列車開發計劃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吳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