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普利茲克獎得主磯崎新:創造能被肌膚感受的空間

2019年普利茲克獎于北京時間3月5日晚23點揭曉,獲獎者為來自日本的建筑師磯崎新。

2019年普利茲克獎于北京時間3月5日晚23點揭曉,獲獎者為來自日本的建筑師磯崎新。2004年,南方人物周刊記者曾專訪了磯崎新先生

“我對創造帶給世間的人們舒適生活的城市空間已經絕望?!?攝影 / 大食

(本文首發于2004年南方人物周刊)

8月13日下午,日本建筑大師磯崎新建筑藝術展在廣東美術館開幕。

本次展覽的標題是“未建成”,因為在磯崎新40年的建筑師生涯中,未建成的作品遠遠多于最終建成的作品。如果我們看到磯崎新曾經對一位采訪者說過這樣的話,就不會對這樣的結果感到意外?!拔覍撛鞄Ыo世間的人們舒適生活的城市空間已經絕望,對厭惡這個城市,說城市壞話,對城市行使破壞行為的人們和自然法則開始抱有同感?!谖铱磥?,兩千年前的廢墟,與目前雖金碧輝煌,20年后將成為廢墟的建筑物具有的價值是相同的?!麄兏咏夹g專家,我則偏向于藝術家,兩者間沒有太多相同的東西?!?/p>

磯崎新從來不認為建筑會不朽?!耙蛔鎸嵉慕ㄖ?,當它剛剛完成時,都處于理想狀態,基本上是完美的。但它會腐朽,以某種方式,走向滅亡,就像人的身體?!?/p>

波蘭克拉科夫日本藝術科技中心(建成)1990-1994

磯崎新曾經師從日本建筑大師丹下健三,但是直到離開丹下工作室,他還沒有決定是否要去做一名建筑師。他更想做的是一名規劃師或城市設計師。1964年的那次環球旅行使他得以對城市進行仔細的研究。他和同伴一直利用小型飛機對城市進行航拍。他吃驚地發現,從航拍照片來看,被他稱為“廢墟城市”的希臘荒涼的古代遺跡,與本次旅行最后一站洛杉磯的一片模糊的龐大的城市網絡非常相似,“就像原子彈爆炸后的廣島廢墟”。從此,“廢墟”作為一個關鍵詞和終極意象夢魘般地糾纏在磯崎新的美學和哲學里。

未來城市是廢墟(裝置作品)

磯崎新一度想實踐保守的建筑理論家阿爾羅西提倡的文脈主義,但是沒有做到。他發現自己更激進,更聽從自己內心的奇異的狂想。在筑波中心項目中,他抹掉了任何代表日本國家或日本社會的元素。之所以這么做,是因為他發現,“日本政府正在失去其身份。日本商人或日本經濟變得比日本政治家或國家更有權力,……在70年代末,我感到沒有理由像丹下為東京政府所做的那樣,為日本國慶賀?!睆拇?,他再也沒有得到政府的訂單。

日本筑波中心大樓(建成)1979-1983

磯崎新說大部分他自己中意的作品都是未建成的,但時空的遷移有時也會給事情帶來意想不到的逆轉。有一次,他很偶然地認識了卡塔爾王國的王室成員。國王翻閱了他的作品集,指著其中的一頁,說這個很有趣,希望能在卡塔爾建造。國王翻開的那一頁,是40年前磯崎新未抱任何希望繪制的《空中都市》(1962)。由于當時東京地面已經擠滿了建筑,磯崎新萌發了在空中建造城市的念頭,并繪制了草圖??ㄋ枃量諘?,一望無際,為何要將城市建在空中?答案非常簡單,一個沒有歷史資本的國家,最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溫翠玲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