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偷走了我的隱私?

應對個人隱私泄露,不僅依靠消費者加強自身保護,更需建立完善個人信息收集的基本規范、相應的行政監管體制、司法救濟途徑。

責任編輯:張玥晗

? 編者按

在今天的信息時代,消費者對網絡的使用和依賴程度空前提升,個人信息泄露和個人數據保護成為熱點話題,明天是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我們以“個人數據權益保護”為主題,深入探討互聯網領域的個人數據權益保護,在大數據時代,數據究竟是誰的財富?對個人信息無底線收集和侵害,消費者將如何應對?

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100款APP個人信息收集與隱私政策測評報告》中,91款APP列出的權限存在涉嫌“越界”。(農鍵/圖)

(本文首發于2019年3月14日《南方周末》)

應對個人隱私泄露,不僅依靠消費者加強自身保護,更需建立完善個人信息收集的基本規范、相應的行政監管體制、司法救濟途徑。

2019年2月16日凌晨,網友“大俠阿木”在網上發布了兩條視頻,視頻中顯示“京東金融APP被曝光會獲取用戶的敏感圖片并上傳”,網友們迅速對手機里的APP再次警覺起來,甚至有些慌張,“我有時覺得手機正在錄音”,這條視頻在當天被推上了微博熱搜。

2018年11月28日中國消費者協會曾發布《100款APP個人信息收集與隱私政策測評報告》,其中指出,受訪者中85.2%遇到過個人信息泄露情況,所測試的100款APP中,多達91款APP列出的權限存在涉嫌“越界”,即存在過度收集用戶個人信息的問題。

惡意廣告、詐騙電話、釣魚網站層出不窮。移動互聯網時代,我們似乎失去了對個人信息的控制權。究竟是誰偷走了我的隱私?是怎么偷走的?消費者的個人利益該如何保障?

(視覺中國/圖)

APP過度索求權限?

“大俠阿木”在微博上用視頻展示了他的發現。“首先我們打開京東金融APP,不要管他,放在后臺……”

視頻中,大俠阿木將京東金融APP置于手機后臺運行時,打開手機“招商銀行”的應用并截圖,發現截圖被存儲在京東金融的緩存文件夾中,儲存得很隱蔽,文件不能直接打開,只有以圖片方式打開時才能看到。

金融APP關乎每個用戶的財產安全,“阿木”在視頻中問道:“你為什么要拿我銀行APP的截圖呢?”

更多網友們曬出個人信息泄露的經歷,“被盜刷了五千塊錢”,“很多APP會把用戶隱私按在地上摩擦”,也有人指出“應該是給了看相冊的權限吧,禁掉就拿不到圖了”。

網絡安全專家、360黑客研究院院長楊卿,也在評論區留言:“要確認是不是官方APP的行為,這個要等官方解答。但作為一個安全從業者,安卓生態上的APP分發平臺及APP自身的權限管控安全問題確實亟須關注,截屏、麥克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