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工廠,還是送外賣? ——互聯網催生中國零工經濟

中國參與零工經濟的人員大約是1.1億人,預計到2036年,這個規模將達到4億人。

責任編輯: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佛山市一個商場門口的外賣騎手停車點。(南方周末記者 王偉凱/圖)

(本文首發于2019年3月14日《南方周末》)

中國參與零工經濟的人員大約是1.1億人,預計到2036年,這個規模將達到4億人。

時間自由、收入高,是產業工人流向服務業的最主要因素。與雇傭關系松散的服務業相比,制造業要承擔很多額外的保障費用。

人口紅利的消失、勞動力的轉移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很多中小制造企業還沒有真正感受到切膚之痛。工廠的“光環”也尚未消失。

2015年6月,當20歲的梁多像從老家肇慶農村走出來的時候,“快遞小哥”柴閃閃還沒有當上人大代表,大眾點評還沒有被美團給收購。在街面上,餓了么、美團外賣、百度外賣正處于跑馬圈地的混戰時期。

和很多年輕人一樣,工廠是梁多像第一個落腳點。

他在順德一個加工廠做了三年,從普工到拉長(指班長,比組長大)。正在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他選擇了離開。

在廣州、清遠、深圳兜了一圈之后,又回到了順德,不過,這一次他做的是外賣騎手。

在珠三角、長三角這樣的制造業集聚地,每逢春節過后,都面臨著不小的“用工荒”,收入低、不自由是年輕人不愿意進廠的最主要的原因。如今,工廠又要面臨著一個新的競爭對手:互聯網行業催生的新型服務業,正在搶走他們的工人。

2019年1月,美團發布了一個《2018年外賣騎手群體研究報告》,美團外賣騎手的上一份工作,最多的就是去產能行業做產業工人,占比達到31%。

報告還顯示,16%的騎手上一份工作是餐飲從業人員,13%是個體戶,12%是快遞員,8%是其他平臺的騎手。一位美團騎手站長向南方周末記者介紹,這些從業者其實絕大多數也是來自產業工人。

互聯網行業催生的不斷擴大的“零活市場”,正在跟傳統制造工廠伸手搶人。

根據《2017年滴滴出行平臺就業研究報告》,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共有2108萬人在滴滴平臺獲得收入,其中393萬是去產能行業的職工;根據美團發布的《2018年外賣騎手就業報告》,2018年有270萬騎手在美團外賣獲得收入;根據蘇寧發布的《2018快遞員群體洞察報告》,2018年物流全行業有超過300萬的快遞員。

阿里研究院曾公布過一個估算數據,中國參與零工經濟的人員大約是1.1億人,預計到2036年,這個規模將達到4億人。

自由、錢多

倒退二十年,從農村出來的廉價勞動力,只能一批批奔向珠三角、長三角的制造業工廠,締造了中國制造業的輝煌。

離開工廠9個月后,梁多像依然能夠清晰回憶當初在工廠做工時的場景。

2015年剛進工廠時,他被派在生產線的最前端,那是整條生產線上對速度要求最高的一個地方,如果做得慢,就會拖慢后面的速度。很多年輕的新員工都會被安排在那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吳悠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