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叫停廣告,協會自辯“原罪”——食品身份不明,檳榔卻賣十余年
“干果檳榔確切的致癌成分是什么,量效關系如何,能否去除這些致癌物質?”
責任編輯:何海寧 校對:胡曉菲
檳榔食品行業主動停止廣告。
2016年,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回復湖南省原衛計委,要求“暫停制修訂和食用檳榔有關的一切食品安全標準”。理由第一條便是:食用檳榔目前沒有定位為食品。
“干果檳榔確切的致癌成分是什么,量效關系如何,能否去除這些致癌物質?”協會及企業迫切希望政府能為行業發展指明道路,或是尋找第三方機構開展研究。
湖南湘潭人劉自偉沒想到,因為一份“停止廣告宣傳”的文件,他所在的湖南省檳榔食品行業協會(以下簡稱湖南檳榔協會)竟然上了微博熱搜。
這原本只是一份內部傳閱的文件。2019年3月7日傍晚,協會工作人員通過微信,一對一將文件傳給成員企業。當晚十點多,協會秘書長劉自偉還沒到家,記者的電話便陸續打來,“都在問‘禁止檳榔企業打廣告’是怎么回事”。
湖南檳榔協會的這份文件顯示,從3月7日起,檳榔生產企業在國內所有廣告一律下架,這項工作必須在3月15日前全部完成。
事實上,檳榔行業早已在風口浪尖上。2003年,世衛組織即將檳榔列為“一類致癌物”。此后,雖爭議不斷,但行業卻越做越大,國內產值甚至躥至近三百億。
就湖南而言,該省雖不產檳榔,卻是國內檳榔加工和消費重地。檳榔品牌屢屢登上地方衛視晚會盛典,植入熱播網劇,甚至冠名高鐵列車。
與高調營銷相比,檳榔企業異常低調,寥寥信息幾乎都來自企業官網。“自己站出來說話,只怕越描越黑。”湖南一家檳榔龍頭企業負責人向南方周末記者解釋。
2019年3月10日,在數次約訪后,湖南檳榔協會接受了南方周末記者采訪,就叫停廣告、致癌疑云、爭取身份等問題公開發聲。
在湖南長沙,檳榔是每個小商店的標配商品。
主動“封口”
“這次很多人問,停掉廣告是不是為了應付‘3·15’?真的沒有關系。”劉自偉明確表示,2018年10月左右,協會便開始研究叫停廣告相關事宜。
彼時,行業隱隱感覺到,高調營銷已讓外界頗為不滿,有企業主動提出減少廣告投放。在外界看來,此舉頗有“悶聲發大財”的意味,但湖南檳榔協會會長楊勛表示,這是出于行業自律。“市場相對成熟的情況下,冠名和植入等廣告行為已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