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你家孩子,電子煙正在誘惑他們成癮
電子煙成了2019年第一個創業風口。
責任編輯:何海寧
正在吸電子煙的煙民。
(本文首發于2019年3月21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缺乏產品標準,難言質量監管,更無安全評價 電子煙魅影:正在創造年輕成癮群體》)
目前,電子煙既不屬藥品,也不屬醫療器械。行業缺乏產品標準、難言質量監管、更無安全評價。從煙具到煙油,無需通過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臨床研究就能進入市場,質量良莠不齊。
電子煙成了2019年第一個創業風口。做區塊鏈的、自媒體的、共享經濟的,所有人都想擠進這條賽道,甚至一些做電子產品的工廠、作坊也想要分一杯羹。
一項本意為了替煙的發明,卻在創造一種新的成癮方式,吸引年輕人上鉤,這恰恰是最讓公共衛生專家擔憂的,“為什么要讓沒有任何吸煙經歷的青少年走向煙草?”
風口上的電子煙火了,以登上央視“3·15”晚會的方式。
2019年3月15日晚,央視這條時長約6分鐘的預警短片,幾乎招招擊中電子煙的命門??茖W實驗證明:電子煙在燃燒或霧化時,會產生甲醛等有害物質,危害吸煙者和被動吸煙人群健康。長時間吸食電子煙,同樣會產生對尼古丁的依賴。
報道出爐后不到一小時,蘇寧、京東等電商平臺一度屏蔽了關鍵詞“電子煙”。因參股公司涉電子煙相關產品產銷,上市公司億緯鋰能收到了深交所的問詢函,要求其說明生產經營是否符合行業監管政策要求、是否存在違法違規等情形。
電商平臺上,不少電子煙初創品牌一度下架。靈犀LINX電子煙項目工作人員則表示理解,“對政策敏感,這無可厚非”。淘寶上,YOOZ旗艦店的產品至今仍處于“已下架”狀態。該品牌總監王榕瀅向南方周末記者解釋,這和“3·15”無關,而是運營部門正在換貨調整。
一個未知的事實是,國內電子煙方興未艾,但代工產品早已在國外開枝散葉,電子煙已成為出口歐美市場的一門龐大產業。
“僅2018年,海關統計的出口額就接近300億元。”中國電子商會電子煙行業委員會秘書長敖偉諾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根據2018年國際電子煙行業高峰論壇披露的數據,國內電子煙從業者也有近一百萬人。
目前,電子煙既不屬藥品,也不屬醫療器械。從煙具到煙油,無需通過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臨床試驗就能進入市場,質量良莠不齊。“比如核心的煙油,里面添加了什么?對人體是否有危害?有些廠家自己都說不清楚。”敖偉諾說。
如今,互聯網品牌、資本紛紛入局,打著“健康無害”“高顏好口感”的旗號,通過各種營銷手段大搞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