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肉即將上餐桌,你能過心理關嗎?
目前人類生產肉、蛋、奶等動物源食品的方式是不可持續性的。世界人口數量將在2050年達到96億,屆時肉類等動物源食品的消費量將會比目前增加2/3以上,會給地球的環境和資源造成難以承受的壓力。這就為人造肉的發明提供了契機。
責任編輯:朱力遠
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年齡、不同收入階層甚至不同性別的人群對人造肉接受度存在較大差異。
(本文首發于2019年3月21日《南方周末》)
目前人類生產肉、蛋、奶等動物源食品的方式是不可持續性的。世界人口數量將在2050年達到96億,屆時肉類等動物源食品的消費量將會比目前增加2/3以上,會給地球的環境和資源造成難以承受的壓力。這就為人造肉的發明提供了契機。
有研究表明,學會和習慣吃肉在人類進化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大多數現代人類也是無肉不歡。如果地球真的需要去流浪,地球上幸存的人類只能住在距離地面數千米的地下城,大規模飼養畜禽幾乎是不可能的,還能有肉吃嗎?有的,因為科學家目前已發明了人造肉技術,可利用細胞工廠大規模生產人造肉,這項技術不僅得到比爾·蓋茨等眾多投資者青睞,而且還被《MIT科技評論》評為2018年十大突破性技術之一。
億萬富翁的選擇
2019年正好是《MIT科技評論》創刊120周年,這家在全球科技界具有巨大影響力的媒體最近評選出2018年的十大突破性技術之一,包括靈巧機器人、核能新浪潮、早產預測、腸道顯微膠囊、定制癌癥疫苗、人造肉漢堡、捕獲二氧化碳、可穿戴心電儀、無下水道衛生間和流利對話的AI助手等。
作為本年度十大突破性技術評選的特約客座評選人,世界首富、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對人造肉技術情有獨鐘。比爾·蓋茨曾接連投資了三家從事人造肉研發的創新型公司,包括超越肉食公司(BeyondMeat)、不可能食品公司(ImpossibleFoods)和孟菲斯肉食公司(MemphisMeats)。
雖然比爾·蓋茨將自己投資的人造肉技術評為十大突破性技術之一,有點王婆賣瓜自賣自夸的意味,但是鑒于蓋茨已將絕大多數財富捐獻給慈善機構,而且近年來他和蓋茨夫人一直大力支持癌癥治療、環境保護、消除貧困等領域的慈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貳東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