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爾夫的焦慮

對于弗吉尼亞·伍爾夫(VirginiaWoolf,1882-1941),我讀她的傳記比讀她的小說要有趣得多。

責任編輯:劉小磊

伍爾芙所有的焦慮和沮喪都是由自己的小說所引發的。(資料圖/圖)

(本文首發于2019年3月21日《南方周末》)

對于弗吉尼亞·伍爾夫(VirginiaWoolf,1882-1941),我讀她的傳記比讀她的小說要有趣得多。說來慚愧,除了《普通讀者》外,之前到手的兩本小說我都沒讀完,《海浪》讀了三分之一,《到燈塔去》剩下三分之一。而今終于放下了面前的兩卷本《弗吉尼亞·伍爾夫傳》,便找回她的作品集通讀了一遍。盯著她美若神像的側影,深感她確實是雕塑型的,低溫體質觸手可及。

弗吉尼亞的故事得從她的母親朱莉婭·達克渥斯說起。1875年的某個冬夜,朱莉婭帶著她強大的英印基因和出類拔萃的神經質,出現在萊斯利·斯蒂芬爵士的家中,此時距萊斯利的前妻明妮離世還有幾個小時。朱莉婭的身份恰如《雅各布的房間》里的貝蒂·弗蘭德斯,是一位悲傷的寡婦,和三個孩子的母親。在一個圈環裙的時代,朱莉婭的審美趣味別具一格,她穿褶裥衣飾,是伯恩·瓊斯的畫中人,據別人說,她的美影響到了拉斐爾前派;據她母親說,每一個見過她的男人都會愛上她。斯蒂芬爵士見了她,續娶了她,生下了一雙姐妹,一對兄弟。這四個孩子和他們的父母從前生下的另外四個孩子重組成了十人大家庭,靠原有的產業仍能維持十個家人加上六個女傭的生活,可與上流社會還是存在著一個得踮起腳尖的距離。幸運的是,在女性尚不允許進入公共圖書館的維多利亞式氛圍中,瓦奈薩和弗吉尼亞姐妹不僅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房間”,還擁有父親的書房。弗吉尼亞又繼承了母親家族中轉世而來的財富——驚人的美貌,和雙親基因中共有的神經系統疾病——癲狂。

我猜想英倫的聚會風尚與它名聞天下的壞天氣有直接關系??蛷d的燈光取代日照,過多的室內滯留帶來的智力過剩,不僅養成了人們好讀書勤動腦的習慣,也催生出為數可觀的抑郁癥患者。斯蒂芬家的人相傳都擁有“犀利的智慧”,死神的羽翼也相伴而來,生命猶如蒼白的水仙花枝,一掐就斷。陰郁的氣息到了弗吉尼亞這一代仍徘徊不去,精致的瘋子們隔三岔五就會從某個房間里沖出來,與死神過招,其中的頭一號就是弗吉尼亞本人。這部傳記開始不久,她的姐、弟、外婆、哥、表哥、叔叔等紛紛凋零,緊接著是父母退場。到傳記結尾,要角兒死了一半,都是非正常死亡。

盡管百日咳奠定了她優雅的氣質,弗吉尼亞的癲狂與她的早慧一樣,卻早就成為家人的共識和定時炸彈。她畢生對死亡所做的練習,虛虛實實猶如防空警報,是足夠應付一次真正的死亡了。那么,快六十歲那年,她將手杖留在河堤上,把石頭塞進口袋里,到水底摸到了死神,也不算性子太急吧?

去寫,還是去死?

說到伊麗莎白時代的英國,最先想到莎士比亞,再就是緊身胸衣,那種盛裝之下的隱忍與陰損之美,最后就會浮現出女王A4白的面容上那層頗具死神威儀的浮粉。弗吉尼亞一口咬定死亡是那個時期首要的文學母題,“死在作家們看來,不是個觀念,而是個人物。”她一再額手稱慶于自己逃過了那個“帷帳非常厚重,女人非常貞潔”的十八世紀,同時認為十九世紀上半葉的女人也是沒做頭的,29歲就算不得年輕,要么已經活過了一生,要么已經耽誤了一生。但在伍爾夫之前,英國文壇畢竟佇立著四位了不起的女性,雙手交疊在寬大的圈環裙前,目光筆直向前,嘴角掛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她們是簡·奧斯汀、艾米麗·勃朗特、夏洛蒂·勃朗特和喬治·艾略特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貳東深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