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最美沙灘”:升值一萬倍,還在爛尾中
“本來應該是要賺一百億的,結果卻要虧損幾十億。這種損失,還無人為之負責?!?/blockquote>責任編輯:馮葉
國信龍沐灣海景溫泉公寓三期爛尾工程。
(本文首發于2019年3月21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拿地27年,升值一萬倍 喚不醒的海南龍沐灣》)
“本來應該是要賺一百億的,結果卻要虧損幾十億。這種損失,還無人為之負責。”
盡管龍沐灣基準土地價格從1992年的每畝約200元,漲到現在的兩百多萬元,但在產權厘清之前,龍沐灣投資者無法讓土地變成資本和財富。
“施工重地,閑人免入,違者按偷盜論處”。
所謂施工重地,其實里面空無一人。一塊木板斜倚在半人高的磚堆上,用黑色墨水寫著這則告示,半掩在海灘和陸地之間的野草叢里。
告示背后的景象則相當怪誕——一棟9層高的酒店、八十多棟別墅組成的建筑群,大部分房屋的主體框架、屋頂已經建好,甚至有些還粉刷了外墻,而門窗則空洞大開,任海風穿堂而過。
這片爛尾建筑,位于海南省西南部樂東黎族自治縣(下稱樂東縣)龍沐灣,龍沐灣有著“中國最美落日沙灘”之稱。
自1992年第一次出讓給企業后,這片多達五千余畝的土地歷經海南三次政策紅利,卻一直未被喚醒。若按土地價格計算,這塊地已經翻了1萬倍,從每畝約200元漲到了今天的兩百多萬。
龍沐灣的開發商是江蘇省最大的國企江蘇省國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江蘇國信集團),實力雄厚,原本試圖在這里建造一個國際旅游度假區,其中包括一座欲與迪拜帆船酒店、悉尼歌劇院比肩的超五星酒店。
而今,這個海南、江蘇兩省政府經濟合作的示范項目,卻面臨爛尾后無人接盤,土地很可能被樂東縣政府無償收回的僵局。
“本來應該是要賺一百億的,結果卻要虧損幾十億。這種損失,還無人為之負責。”國信(海南)龍沐灣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下稱龍沐灣投資)前高管張勛對南方周末記者說,“能不讓人痛心嗎?”
2000畝變5000畝
龍沐灣這五千余畝土地原本屬于國營海南省佛羅林場。佛羅林場歷史悠久,成立于1960年代,負責經營管理樂東縣佛羅鎮、鶯歌海鎮、尖峰鎮三鎮沿海的海防林地,林地多達兩萬余畝,分布在長達十七公里的海岸線上。
1988年,海南正式建省,同時又成立經濟特區,引發了海南省歷史上第一次房地產熱潮。
國家級貧困縣樂東終于在1992年開始討論社會經濟發展等問題,試圖第一次喚醒龍沐灣。歷史上,樂東是飽受自然災害的農業縣,如蝗蟲、旱災、熱帶風暴、臺風等等。
彼時,樂東縣人民政府代佛羅林場管理海岸線土地,將其中五千余畝林地轉讓給了海南物資招商總公司等9家企業,開發建設龍沐灣。其中,海南物資招商總公司拿到了位于龍沐灣的兩塊地,各1000畝。
全國六百多個地級市當時幾乎都在海南設有地產公司,在全島各處圈地、炒地。海南物資招商總公司也是其中一員,它的股東包括不少“外來戶”,如中國(天津)物資國際招商總公司、安徽省國際信托投資公司、能源部黃河上游水電工程建設局等。
這也是樂東縣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出讓國有土地。據《樂東縣志》記載,1992年,樂東縣政府出讓了1萬畝集體所有非耕地、荒地給數家公司,用來做旅游、商貿開發。
然而,沒等龍沐灣真正建起來,這一輪房地產泡沫很快進入了尾聲。
1998年,江蘇省財政廳財政信用資金管理局因一起聯合開發糾紛,經法院判決,作為債主,從海南物資招商總公司手中拿到了其2000畝土地。
方茅原是江蘇省財政廳財政信用資金管理局工作人員,他在1999年被派到海南來接管土地,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以當時的市場價格計算,2000畝土地其實不足以抵消1000萬元的欠款。
實地走訪時,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