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叫停的“公益”迷局 購房返還50%房款
“如果僅從公益項目的運作而言,是可探討的”,中國慈善資產管理論壇秘書長劉文華指出,補貼的前提是提高房價,讓這一項目既不屬于公益捐贈也不合規。
責任編輯:張玥晗 實習生 張問之
貴州扶貧基金會在小區內放置的“購房返補貼”大幅廣告。
(本文首發于2019年3月21日《南方周末》)
“如果僅從公益項目的運作而言,是可探討的”,中國慈善資產管理論壇秘書長劉文華指出,補貼的前提是提高房價,讓這一項目既不屬于公益捐贈也不合規。
“買房返還補貼”,“圓你購房夢”的公益慈善項目,何以成為以“公益”或者“利益”為名的陷阱?
2015年,在湖北、貴州、河南、陜西、江西、江蘇、四川、重慶、云南等多個省份相繼出現了一種“買房返還補貼”的房屋促銷模式,這種“公益購房補貼”模式由開發商、基金會和購房者三方組成,以公益慈善為名,參與房地產促銷返利。
分20年返還50%房款的優惠補貼,吸引了許多三四線城市的低收入人群,他們涌入商品房市場,湊出首付,簽下合同,還上貸款——但項目運行不久就出現補貼款不能到位的情況。
民政部表示,已在全國范圍內叫停這種“公益補貼購房”項目,已有兩家公益基金會——北京中旭公益基金會和廣州華宇扶貧基金會(下文簡稱“華宇基金會”)被民政部門撤銷登記。調查中,南方周末記者發現,過去數年間,還有包括貴州扶貧基金會、云南同行公益基金會在內的多家基金會參與到了這場逐利循環中。
有這好事?
作為樓盤項目經理的趙明沒有想到,他負責的湖北省監利縣人信城樓盤銷售項目,會遇上“買房返還補貼”的好事。當時監利縣新區新開發樓盤較多,銷售壓力較大。
據2015年監利縣房產管理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主城區只有15萬常住人口的監利縣,在2014-2015年間,房產存量陡增25萬平方米。那一年,湖北出現了很多“買房返還補貼”的廣告,在趙明的印象中,廣州市華宇扶貧基金會在其中廣告打得最多。
據天眼查顯示,華宇基金會于2014年9月15日成立,原始基金數額200萬元,由理事長梁民出資,是在廣州市民政局注冊的地方性非公募基金會。
據趙明回憶,當時華宇基金會主動找上門提出合作。“他們說這種合作是國家一種新型的購房補貼形式,利國利民。”趙明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華宇基金會提供了一套理想的運作模式,和大多數“買房返還補貼”的套路一致。
開發商以高于樓面價約20%的價格劃撥一批房屋,作為“專項扶貧房”出售給購房者;開發商得到購房款后,將購房款中的20%一次性捐贈給公益基金會;公益基金會拿到錢款,通過投資、運作獲利,分20年返還給購房者50%的房款,實現宣傳中“買房返還補貼”的效果。
為提高可信度,華宇基金會向趙明提供了各類合法性資質文件:包括廣州市民政局同意設立基金會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邵小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