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香港史】“麻將大王”雞記
路過油麻地文明里的時候,或許會看到一家名字特別的麻將館:雞記。大江南北,恐怕也殊少以“雞”字命名的商家。雞記何以獨樹一幟呢?
原來,雞記的創辦人本名林昆(賢昆),因為是賣雞起家,人送外號“阿雞”。1930年代,阿雞在廟街開了一家“雞記士多”(雜貨鋪)。起初賣糖水,后來街坊鄰里常常聚在店里打麻將。當時店里定的規矩,贏家要抽兩仙(分)錢放在“水箱”。這種盈利模式逐漸演變成,贏家“抽水”百分之五。
責任編輯:朱又可
港英政府向來是不提倡賭博的,早于1841年就頒布過禁賭令。然而賭博一事,向自有之,豈是一紙禁令能取締的?圖為香港市民在打麻將。
路過油麻地文明里的時候,或許會看到一家名字特別的麻將館:雞記。大江南北,恐怕也殊少以“雞”字命名的商家。雞記何以獨樹一幟呢?
原來,雞記的創辦人本名林昆(賢昆),因為是賣雞起家,人送外號“阿雞”。1930年代,阿雞在廟街開了一家“雞記士多”(雜貨鋪)。起初賣糖水,后來街坊鄰里常常聚在店里打麻將。當時店里定的規矩,贏家要抽兩仙(分)錢放在“水箱”。這種盈利模式逐漸演變成,贏家“抽水”百分之五。
阿雞不爭氣,和20世紀初的許多華人一樣,染上了抽鴉片的惡習,從此不問生意。而天不絕林家,阿雞包辦婚姻的妻子黃鏡此時挑起大梁。天生有經營頭腦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梁淑怡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