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經緯 博物館里的“網紅”人類學家

“你在博物館里看到的每一件器物,其實只是‘冰山一角’。但如果你有想象力,可以從這一角想象到水面下的巨大冰山”

責任編輯:周建平

“你在博物館里看到的每一件器物,其實只是‘冰山一角’。但如果你有想象力,可以從這一角想象到水面下的巨大冰山”

張經緯 上海博物館館員,作家、譯者、書評人。長期從事人類學、民族史、考古學等方面的研究,力圖向公眾傳播學術新知。已經出版《石器時代經濟學》《伊隆戈人的獵頭》《二十世紀神話學的四種理論》《像人類學家一樣思考》等六部譯著;著有《四夷居中國:東亞大陸的人類簡史》《博物館中的極簡中國史》《田野:一個人類學家的旅程》等多部作品 圖 / 沈煜

張經緯是個很棒的聊天對象。

譬如,當我跟他回憶起讀大二時第一次到上海博物館的奇妙遭遇——在青銅器館,一位操著上海普通話的保安爺叔主動為我們導覽,帶著我們一路參觀、講解,對展廳里的每只鼎和編鐘的年代、來路、使用者、銘文內容和鑄造工藝,都如數家珍、頭頭是道。

“我也覺得我們的保安很厲害呢。”他笑嘻嘻回復說,“其實,都是寂寞惹的。”

“寂寞”二字早已成了白頭宮女的往事。我們見面是在周二的正午,上博最熱門的“董其昌和他的江南”特展近尾聲,張經緯參與的“中國歷代漆器藝術展”已經結束。從底樓的青銅器館到四樓的少數民族工藝館等常規展廳,進進出出的人依然不少,不時看到三三兩兩的來客湊近展柜的玻璃,竊竊私語地討論著。

午餐時間,博物館對公眾開放的餐廳也頗為熱鬧。

“今天已經是人流量最少的日子。”他繞了幾個圈,好一會兒才找到一張比較安靜的空桌坐下,“觀展人數,也是我們每年業績考核的重要指標。”

近兩三年,借著國家的文化戰略和《國家寶藏》等節目的熱播,國內各大博物館成了公眾趨之若鶩、游人和旅行團“打卡”的熱門圣地,譬如北京故宮,已成為有巨大商業價值的“超級大IP”。

2018年,這位就職于博物館的青年人類學者、活躍于各大媒體的“紅人”蹭著這一波熱度,上線了自己的音頻課程,緊接著推出同名書——《博物館里的極簡中國史》。該書得到知識領域的“超級網紅”羅振宇連續三期的推薦。

在節目里,張經緯一開始就向聽眾拋出一個尖銳的問題——“但是,我要問你一句話——你真的可以拍著胸脯保證,你在博物館里全看明白了嗎?”

“冰山”與“一角”

“我是一個人類學家,我能解答所有人類的問題。”

這是張經緯的微信簽名檔,表面的“自我標榜”之下帶著一種自我調侃。因為言必稱人類學,圈中友人送他一個帶著幾分擠兌意味的美號——“滬上人類學教主”。

2018年,在友人牽線下,一家知識付費平臺找到張經緯,希望這位經常為媒體寫作科普文章的青年學者來做一檔人文歷史類的付費音頻節目。

思來想去,他最后決定“刷一波和博物館有關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梁淑怡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