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可平領銜創設中國城市治理創新獎
俞可平:國家治理現代化,離不開城市治理現代化
責任編輯:錢昊平
北大城市治理研究院院長俞可平是“中國城市治理創新獎”項目總負責人。
俞可平:現階段城市治理的創新首先在于理念的變化,要將過去國家統治的理念轉化為國家治理的理念,將過去社會管理的理念轉換為社會治理的理念,將管理型政府向治理型和服務型政府轉變。
3月21日,首屆“中國城市治理創新獎”入圍項目在北京揭曉,來自全國各地的23個項目入圍。該獎項由北京大學城市治理研究院發起,旨在倡導城市治理的創新性理念和創新性行動,尋找、發現和提煉中國城市治理實踐領域內的創新性方案,引領中國城市治理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研究。
項目總負責人為政治學者、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院長兼城市治理研究院院長俞可平。
現年60歲的俞可平,1985年考入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系政治學專業,師從改革開放后中國政治學奠基人趙寶煦,成為中國自己培養的第一代政治學博士。
1987年畢業后,他在北京大學政治學與行政管理系任教,不久便調入原中央編譯局工作。2001年,42歲的俞可平出任中央編譯局副局長,成為正局級中管干部,2015年,俞可平辭去已經擔任了14年的中央編譯局副局長職務,出任北大政府管理學院院長。
2000年,俞可平在擔任中央編譯局比較政治與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期間,為了給中國的政治改革尋找現實路徑,主持創立了“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獎”,致力于發現、激勵和推廣各級地方政府改革創新的先進經驗,以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法治的進步和國家治理體系的現代化。
這一民間獎項啟動后,受到了官方和民間的雙重認可,每次頒獎活動都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成為觀察中國地方政府改革創新的樣本,后于2015年停辦。
此次創設的“中國城市治理創新獎”,與曾經的“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獎”有諸多相似之處。
“中國城市治理創新獎”組委會執行主任周紅云曾是“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獎”團隊的核心成員,她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近年來地方政府創新的積極性大大減弱,而城市治理則有所不同,無論是政府、企業還是社會組織,總要面臨和解決城市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貳東深 校對 胡曉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