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現開工潮,投資如何洗去污名重得青睞?
投資下滑速度基本上構成了一種斷崖式的變化,短期存在著過度調整的風險。
責任編輯:馮葉
2019年2月15日,湖北省武漢市,八旬老人用上了物聯網技術,讓子女實現了遠程24小時看護。
投資下滑速度基本上構成了一種斷崖式的變化,短期存在著過度調整的風險。
過去擴張性財政政策的融資主要依靠商業銀行信貸,當前應該依靠國債、地方債、民間投資與財政資金相結合的方式,使得債務更加透明。
“過度的借貸,已經開始擠壓居民的消費行為。”
“很多地方都迎來了‘開工潮’。”廣東省一位地市級發改委負責人對南方周末記者說,近期基建項目審批加速,甚至2018年因信貸收緊而難以推進的項目,也重新獲得了資金。
春節假期后一周,許多省市都集中召開了加快基建項目投資的會議。
江蘇將會議主題定為“交通強省”。在全省重大交通項目集中開工儀式上,共計41個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1158.8億元。
多個重大交通工程也被寫進2019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中,全年安排省重點項目投資6500億元,交通運輸基本建設將計劃完成投資1200億元。
各大省份除了比力度,還在拼速度。吉林省委書記巴音朝魯在全省動員大會上強調,要狠抓項目落地、加快建設進度、解決資金不足等突出問題。湖北省發改委主要負責人則稱,為了做好2019年投資開門紅工作,多個重大項目已集中在春節前開工。
南方周末記者粗略統計,在目前24個省份已公布的2019年投資計劃中,關于基建投資的總額已累計超2萬億元。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亦提出,全年將完成鐵路投資8000億元、公路水運投資1.8萬億元,再開工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加快川藏鐵路規劃建設,加大城際交通、物流、市政、災害防治、民用和通用航空等基礎設施投資力度。
作為基建“晴雨表”的挖掘機數量正在持續攀升。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挖掘機械分會日前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1月—2月,納入統計的25家主機制造企業共計銷售各類挖掘機械產品30501臺,同比漲幅39.9%。
過去十余年間,一種認知漸漸流行起來:作為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消費、投資、出口在中國長期失衡,中國經濟增長過度依賴投資,而消費和內需不足。
但如今,基建投資又開始加速,支持投資拉動的聲音也漸漸高起來,這意味著什么?
投資失速
對于中國來說,基建投資一直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中國此前經歷過三次明顯的基建寬松時期。
第一次是在1998年,外部有亞洲金融危機,內部經濟增長乏力;2008年第二次投資潮,源于美國的次貸危機迅速向全球蔓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夏 校對:胡曉菲 胡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