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億職工參保人注意,社保繳費基數要降了!你能少交多少錢?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3月26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落實降低社會保險費率部署,明確具體配套措施。
責任編輯:王帆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3月26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落實降低社會保險費率部署,明確具體配套措施。
還有大約五周的時間,各地的職工養老保險單位費率就將從原規定的20%下調至16%。在這份大餐開動前夕,3月26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先上了幾道開胃小菜。
會議決定,核定調低社保繳費基數,階段性降低失業和工傷保險費率政策再延長一年,并重申各地不得采取任何增加小微企業實際繳費負擔的做法。
圖/圖蟲
社保繳費基數全省統一
多年來,私企的社保繳費人員一直有一個疑問:私營單位和非私營單位實施同樣的社保制度,但社保繳費工資基數只計入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及在崗職工平均工資,而不計入私營單位的職工平均工資。
在黑龍江工作的董女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工作幾年,自己的工資一直漲不過社保繳費基數。
在一省之內,各個城市之間的社保繳費基數不一樣,甚至同一個城市,不同險種的繳費基數都不一樣。
比如四川成都,養老保險核定基數用四川省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計算;其他險種基數,用成都市城鎮全部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計算。
上述“別扭”的政策今后將不復存在。
國常會確定,各地由過去依據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改為以本省城鎮非私營單位和私營單位加權計算的全口徑就業人員平均工資,核定繳費基數上下限,使繳費基數降低。
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可在本省平均工資的60%至300%之間自愿選擇繳費基數。
3月26日,武漢科技大學教授董登新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稱,此舉將私營單位職工平均工資劃入了社保繳費基數的計算范圍。有些省份不同城市甚至不同縣都不統一的繳費基數,將全部采取統一口徑、標準、計算公式,這是社保制度在繳費基數層面的制度統一,是一次重大變革。
還有分析人士認為,繳費基數統一,將有利于實現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推進養老保險省級統籌”這一目標。
具體到每個參保人影響幾何?
董登新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稱:
“繳費基數用來計算社保繳費的上限和下限,對低收入人群和高收入人群有切實影響。而對于上下限之間的大多數人來講,按照個人實際工資繳費,沒有多大影響。”
以成都為例,調整前后,2018年每月養老保險繳費基數的保底線和封頂線,分別從2388元、17908元下調為1956元、14668元。
也就是說,平均工資低于繳費基數保底線的低收入人群,繳費基數下調至1956元,每月社保繳費將降低;平均工資高于繳費基數封頂線的高收入人群,繳費基數下調至14668元。
而北京、上海等統計制度比較完善的地區,已經率先采用全口徑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充當繳費基數。
圖/圖蟲
多地有望降工傷保險費率
國常會還提出,將階段性降低失業和工傷保險費率政策再延長一年,至2020年4月底。
其中,工傷保險基金累計結余可支付月數在18至23個月的統籌地區可將現行費率再下調20%,可支付月數在24個月以上的可下調50%。
根據人社部數據,2018年工傷保險基金收入為903.3億元,基金支出為738.6億元。據此計算,當期結余164.7億元,累計結存1772億元,可支付兩年以上。
董登新表示,工傷保險基金的收入、支出、結余,多年來較為穩定,因此具備降費空間。
以2016年各省基金情況推測,廣東、上海、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河南、湖北、廣西、四川等20個地區都有望降費。
據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測算,養老保險繳費降至16%之后,大約可減少3700億元,如果加上失業保險等降費幅度,社會保險繳費可減收4000億元。
會議還強調,各地不得采取任何增加小微企業實際繳費負擔的做法,不得自行對歷史欠費進行集中清繳,確保職工社保待遇不受影響、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網絡編輯:溫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