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不完滿的,鄉土提供了一個完滿的想象

鄉土是城市的對應物,城市是人工制造的,顯示了人類的理性能力和創造能力,同時,人工創造的是不完滿的。而自然是上帝創造的,從本質的角度來說鄉土就是歸宿。所以盡管實際上回不去,但鄉土必須存在,因為城市是不完滿的,鄉土提供了一個完滿的想象

責任編輯:周建平

鄉土是城市的對應物,城市是人工制造的,顯示了人類的理性能力和創造能力,同時,人工創造的是不完滿的。而自然是上帝創造的,從本質的角度來說鄉土就是歸宿。所以盡管實際上回不去,但鄉土必須存在,因為城市是不完滿的,鄉土提供了一個完滿的想象

張檸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作家,代表作有《感傷時代的文學》《土地的黃昏》《民國作家的觀念與藝術》等學術著作,《三城記》《幻想故事集》等小說 圖 / 本刊記者 梁辰

采訪當天,張檸穿著寶藍色西裝馬甲和黑色襯衫。西裝襯衫是他的標配,有時還穿黑皮夾克。當他開口說話,是被孫郁稱為“反雅化與反士大夫化的口吻”,語言淺俗幽默而不失敏銳凌厲。

城市的和鄉村的,兩種互相矛盾的氣質在張檸身上安然并存,也在他的思維中各執一端,互不傾軋。來自鄉村的張檸從不加入美化鄉村的流行隊列,用鄉村的“烏托邦”來打擊城市的“現代性”,相反,他諷刺那些涌入都市后大談厭惡都市又離不開都市、熱愛鄉村又逃避鄉村的知識分子。旅居城市多年的他也并沒有忘卻鄉村,鄉村經驗和審美時刻出現在他的話語之中,“我對城市經驗的描述和判斷,帶有鄉土經驗的印記?!?/p>

在張檸那里,城市和鄉村確乎是兩個對立物,但同時也是互為映照的參照物,透過這對鏡像,他發現了很多城里人和鄉下人都容易忽略的東西。

以前做專欄作家和學者時,張檸習慣把城市和鄉村中具象的東西進行抽象提煉和理論概括,現在,則在一種“倒行逆施日未晚”的心態下,嘗試“逆向”的思維,把多年對城市文明和農耕文明的思考以具象的方式,借由一個“80后”青年展現出來,寫成了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三城記》,今年1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三城記》是文學小說,也是張檸多年哲思和理論的形象結晶,寫我們身邊的城市生活,寫他對城市與人的關系的思考。

無法適應的城市

在城市生活的人,常常感到焦慮和不安。路遙《平凡的世界》中孫少平和孫少安也焦慮不安,那更多來自于物質的匱乏和尊嚴的缺失。如今的城市人沒有物質匱乏的問題,焦慮和不安卻沒有減少,其中有對快節奏的不適、對壓力的不適,張檸在《三城記》中揭示了另一種不適——對城市本身的不適。

對于外鄉人來說,對城市的不適是天然的,張檸自己就經歷過,“現在,我突然來到了一個‘現代化’的城市,卻感到無所適從,曾經在我們想象中出現的現代生活,在這里仿佛已經變成了現實,再加上中國特色的農民式的問題,那簡直是相當的‘后現代’?!?/p>

正是因為經歷過從鄉村到城市的不適,他才在廢名和沈從文的鄉土小說中,不僅僅看到鄉村敘事,還看到他們面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溫翠玲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