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先扶“人”
在城市化持續推進的中國,如何讓一部分人才愿意留守鄉村,推動鄉村脫貧?
閆長芳記不清今年第幾次開會到深夜12點了。作為村支書,為了不影響村民白天干活,他只有選擇晚上與村民開扶貧討論會。他所在的云南省盈江縣松坡村,因交通閉塞而長期貧困,脫貧成了閆長芳心中的頭等大事。而經過幾年工作,他漸漸覺得,鄉村太缺少有沖勁能帶頭創富的人才了,這讓鄉村的產業持續發展后繼乏力。
羅妙亮是廣西百色田東縣作登瑤族鄉馱瓜村衛生室的一名醫生??伤刻煲龅氖?,卻不單單是給病人看病。醫案記錄、醫療器具消毒、藥品庫存檢查,乃至飲水機換水、醫務室衛生……都要親力親為。鄉村缺少醫生,她平時已經是一個頂兩個用,忙得不可開交。加上這些瑣事,讓她更是難以集中精力在醫術上。
羅妙亮
阮張政是一所只有七名老師的鄉村小學的校長。學校所在的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作登瑤族鄉平略村坐落在山疙瘩里。這里不僅交通極不便利,水源也很匱乏,家家戶戶靠水柜積雨水。條件的惡劣,讓學校很難招到新老師,阮張政只有以身作則,通過加倍努力來彌補人力和條件的短板——每周平均上13節課以上,什么課都教,常常一不小心就錯過了飯堂午餐。
以上三位扶貧人物的疲憊現狀,便是當今中國鄉村現狀的縮影——在鄉村最重要的產業、醫療、教育三個領域,人才匱乏問題普遍存在。
人才“下不去、留不住”的鄉村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貧困規模大幅縮小,農村貧困人口由2012年的9899萬人減少到2017年3046萬人,累計減貧6853萬人,平均每年減少1370萬人,減貧規模前所未有。貧困發生率從10.2%下降到了3.1%,累計降低7.1個百分點,貧困縣數量首次減少,解決了區域性整體貧困,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然而,一直給鄉村脫貧“拖后腿”的人才匱乏問題,卻沒有改善——鄉村出來的大學畢業生,選擇回農村發展的比例極低。有媒體粗略統計過,即便是農村的高中、技校及初中生,也有95%以上流向城市。鄉村扶貧,人才缺乏是事實。
在鄉村產業方面,雖然目前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產值在27萬億左右,與鄉村創業潮匹配的、來自政府及企業的金融支持也正在逐漸到位。但引領性、開創性的優秀人才匱乏,讓鄉村產業發展的速度遠未達到應有的水平。
在鄉村醫療方面,2015年底,我國百萬鄉村醫生中,僅17萬人有執業醫師資格。許多鄉村醫生往往以中老年人為主,大多是上個世紀開始駐點鄉村工作的,醫療技術普遍偏低。在一些醫療條件較差的區域,醫療人才更是緊缺,導致現有的鄉村醫生們還須承受比城市醫生更大的壓力。
在鄉村教育方面,數據顯示,2010年至2013年間,全國鄉村教師數量由472.95萬降為330.45萬。短短3年時間內,鄉村教師流失率達30%。盡管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支持青年人下鄉支教的政策,但由于教學條件差、工資薪酬低等原因,鄉村教師的流失情況仍在持續。
好在政府已意識到人才對鄉村脫貧乃至振興的重要性。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提出:“要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暢通智力、技術、管理下鄉通道,造就更多鄉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梢灶A見,隨著各地配套政策的陸續推出,鄉村地區對人才的吸引力必定逐漸加大。
而在政府層面之外,社會各界對鄉村人才的關注度也明顯增強……
以典型人物激勵扶貧人才
2018年12月,人民日報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中國宋慶齡基金會與中國平安聯合發起的“村暖花開·鄉村扶貧扶志典型人物評選”活動。經過全國公開招募及評審團的專業評審,2019年3月,400位扶貧典型人物名單出爐——100名“鄉村優秀致富帶頭人”,100名“鄉村好醫生”,100名“鄉村科技好校長”,100名“鄉村科技好教師”。3月21日,在評選活動于北京舉辦的資助儀式上,400位扶貧典型人物獲評“扶貧扶志先進人物”。此外,他們每人將獲得1萬元現金扶貧資助。
據悉,本次活動舉辦的初衷,便是希望通過表彰鄉村扶貧典型人物,激勵更多鄉村人才堅守鄉村,為鄉村的脫貧、發展貢獻力量??鬃佑性?“見賢思齊”,典型的力量是無窮的,對典型們進行表彰,也會激勵更多的人才投入到鄉村扶貧扶志事業中,為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邁入全面小康社會提供堅實的保障。
“村暖花開·鄉村扶貧扶志資助儀式”現場
而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評選活動的幾個發起方——人民日報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中國平安,分別來自黨媒、群團、企業三個領域,三股力量合流、探索協作新模式,對助力鄉村脫貧攻堅將起到更加積極的作用。
給予扶貧人才切實的扶助
作為此次扶貧人物評選活動的發起方之一,代表企業界這股力量的中國平安,在助力國家脫貧攻堅方面早已有所建樹。2018年年初,中國平安啟動 “三村智慧扶貧工程”——包括致力于鄉村產業扶貧的“村官工程”,醫療扶貧的“村醫工程”,教育扶貧的“村教工程”。
據介紹,“三村工程”分三年逐步在全國實施。其中,“村官工程”將為貧困地區提供1000億元扶貧貸款;“村醫工程”將在貧困地區升級1000家鄉村診所,培訓10000名鄉村醫生;“村教工程”將升級1000所貧困地區鄉村小學、培訓10000名鄉村教師,并為鄉村小學提供平安智慧教育模式和設備,鏈接城市優質教育資源。
而開頭故事中的三位扶貧人物,也在中國平安“三村工程”的幫助下,收獲意外的工作成果——閆長芳所在的松坡村建成了一座水電站,而平安銀行與水電站方兆恒水電約定,未來5年內電站將每年拿出相當于貸款余額一定比例的資金,將銀行讓利用于幫助松坡等村發展產業;羅妙亮則參與了2018年中國平安組織的村醫培訓,接觸到許多前沿知識,并領取了平安捐贈的檢測一體機;阮張政任職的小學成了中國平安援助田東縣的第一所學校,裝配上了遠程直播課系統,對接上國內優質教學資源,平安支教項目的志愿者老師也陸續來到……
云南盈江縣松坡村
顯然,來自企業界的力量,在鄉村扶貧進程中起效甚大、不可或缺。如果能有更多企業力量加入,則必將推動國家扶貧事業進入快車道。
而在任何時代、任何地區,最珍貴的資源還是人才。在城市化持續推進的中國,人才奔向城市是大勢所趨。而在這個過程中,如何讓一部分人才愿意留守鄉村,推動鄉村脫貧,乃至為將來的鄉村振興戰略積蓄力量,則是一個更加重要的課題。
扶貧先扶“人”,此次鄉村扶貧扶志典型人物評選,可以說是一次頗有推廣價值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