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中心耗電量占全國2% ——如何降服云上“電老虎”
截至2017年底,中國各類在用數據中心總量已經達到28.5萬個。為了降低能耗,數據中心紛紛被放入天然“冰箱”。
責任編輯:汪韜
2018年5月18日,航拍位于貴州省貴安新區的騰訊山洞數據中心,因為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貴州集聚了多家大型數據中心。
(本文首發于2019年3月28日《南方周末》)
截至2017年底,中國各類在用數據中心總量已經達到28.5萬個。數據中心生命周期普遍為10-15年,一旦開始運行,從不停歇,數據中心就是一個“電老虎”。
為了降低能耗,數據中心紛紛被放入天然“冰箱”。微軟數據中心在加利福尼亞海岸約30英尺深的海底,Facebook將數據中心設立于北極圈以南100公里的瑞典呂勒奧鎮,阿里云千島湖數據中心利用了深層湖水制冷。
阿里云、華為云、騰訊云均以不方便或者涉及機密而拒絕了采訪。對于最核心的PUE值,除了少數互聯網巨頭數據中心公布的數據外,很難找到其他數據中心的PUE值。
手機照片存不下,動動手指,照片輕松上傳到云相冊,可是“云”在哪里?
對于中國的蘋果手機用戶而言,iCloud數據可能存在“云上貴州”。除了蘋果數據中心,貴州群山間還隱藏著華為、騰訊等互聯網公司的數據中心。2019年3月15日,蘋果在中國建立的第二個數據中心在內蒙古烏蘭察布開工,預計2020年投入運營。
叫外賣、逛網店、打游戲、移動支付……中國8.29億網民時刻通過網絡享受著一個個數據中心的服務。
海量數據背后是驚人的耗電量。據工信部網站數據,截至2017年底,我國各類在用數據中心總量已經達到28.5萬個,全年耗電量超過1200億千瓦時,約占我國全社會用電量2%。
隨著5G時代來臨,數據中心耗電量將更大,綠色數據中心呼之欲出。
2019年2月,工信部、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加強綠色數據中心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到2022年,數據中心平均能耗基本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不過,這并不是一個容易抵達的目標。
從不停歇的“電老虎”
數據中心從來不在你我身邊,但是跟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