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再放狠招:又一“名校招生潛規則”即將消失!
教育部下發通知繼續給“擇校熱”降溫,要求民辦義務教育學校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不得以任何形式提前選擇生源。
圖/新華社
教育部下發通知繼續給“擇校熱”降溫,要求民辦義務教育學校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不得以任何形式提前選擇生源。
往年的2月底,教育部辦公廳會發布當年做好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今年,通知下發時間晚了近一個月。
3月26日,教育部網站發布了《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要求全面落實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規定,繼續鞏固已有效緩解了的“擇校熱”。
在這一個月當中,各級教育主管部門治理“擇校熱”的舉措可謂雷霆手段。
北京水木龍華培訓學校(下稱“龍校”)今年3月發布通知稱,因辦學資質到期停止辦學,從而結束了作為清華附中“坑班”的歷史。
教育部今年1月公示了經過審核的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名單,3月份有媒體發現,曾在民間大名鼎鼎的中小學數學“四大杯賽”——“迎春杯”“希望杯”“華羅庚金杯”“走美杯”,其中三個已經停辦,一個僅面向高中生。以往,這些杯賽的成績被作為名校小升初“掐尖”的重要參考。
值得注意的是,以往民辦中小學的招生受限較少,因此形成了提前招生、跨區招生等潛規則,一些名校也借助“辦民校”變相提前“掐尖”。
今年的《通知》對此進行了嚴格規定,要求民辦義務教育學校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不得以任何形式提前選擇生源,堅決防止對生源地招生秩序造成沖擊。
圖/新華社
民辦學校招生亂象驟停
3月25日,北京水木龍華培訓學校(下稱“龍校”)校門緊鎖。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現場看到,玻璃門上張貼的告示稱,校區已經退租,門內還散落著未來得及搬走的家具。
龍校已成歷史。全國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機構管理服務平臺的信息顯示,其已被歸為“非法”。據財新報道,龍校被公認為是名校清華附中的“掐尖”基地。如果孩子要上清華附中,就必須先在龍校里“蹲坑”,通過若干場考試的選拔,優勝者被清華附中“點招”錄取。
龍校的關停歷經波折,其曾在2018年夏天短暫停止招生,但此后“復燃”。直到今年2月,海淀區教委對其作出行政處罰,理由是“管理混亂,產生惡劣社會影響”。
據財新報道,清華附中本校有200多個招生名額,此外清華附中體系另有同一校址內民辦公助的“清華附屬實驗中學”數百名額也可自行分配,海淀區教委只掌握少量入學名額。
民辦學校體制靈活,一些民辦學校辦學質量提高以后開始“靈活”招生,目的就是“掐尖”。
“基本上從3月20日以后,北京幾所知名的民辦初中就不再接收學生簡歷了。”一位3月22日投遞簡歷被拒的家長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有的初中會開通網上信息填報通道,最重要的填報信息是學生校、區級以上獲獎情況。
以往,校園開放日是民辦學校接收簡歷、考察生源的重要途徑。但海淀區教委今年1月下發通知,嚴禁中小學、校外培訓機構以校園開放日、冬令營等名義變相提前招生。
上述家長告訴記者,一所民辦初中原定3月24日舉行的“校園知悉日”活動在舉行前幾天取消,還有的民辦校已經通知家長推遲開放日時間。
為了規范小升初階段的“擇校”,《通知》規定,初中入學一般采取登記或對口直升方式入學,按照強弱結合原則合理調配對口直升的初中和小學,保障教育機會公平。還規定,對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的民辦學校,引導學校采取電腦隨機派位方式招生。
北京市教委2月底發布的《關于印發2019年工作要點的通知》提到,今年將取消特長生招生,全部名額用于派位。
管好民辦高中招生
上海的學生家長們曾格外熱衷于追逐優質的民辦學校,但近年來,上海市規定公辦民辦學校同時招生,遏制了民辦“擇校熱”。2018年,上海市報考民辦學校的學生人數從曾經的4萬多人降為2萬多人。
今年2月,上海市教委發布了2019年上海幼升小、小升初招生政策,最受關注的依然是“公民同招”。有專家認為,“公民同招”后,民辦學校在招生時將與公辦學校一樣,不允許組織考試,也不能以學生比賽成績作為錄取標準。
今年的《通知》強調,所有公辦、民辦義務教育學校都要嚴格遵守義務教育免試入學規定。各地要規范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管理,將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納入審批地統一管理,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
民辦高中同樣受到嚴格限制。
《通知》規定,所有學校(含民辦高中)要嚴格按照規定的招生范圍、招生計劃、招生時間、招生方式進行統一招生,嚴禁違規爭搶生源、“掐尖”招生、跨區域招生、超計劃招生和提前招生。嚴格“公參民”學校招生管理,嚴禁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旌险猩?。
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張志敏此前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有的民辦高中曾經連年出‘狀元’,就是因為它到各個地市去‘掐尖’,甚至不惜給學生父母安排工作。背后是逐利在驅動,學校提高升學率后會招收更多學生,進而提高學費,然后再擴張。”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網絡編輯:吳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