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星在縮小,鐵核是罪魁 “信使”號匆匆一瞥揭示水星新貌
“在‘信使’飛越水星前,我激動得無法入睡。為了這一刻,我已經等了30年。這次飛越沒有讓大家失望。圖片質量之高讓我感到吃驚。它逐漸讓我意識到,我們正在研究一顆全新的行星?!?/blockquote>責任編輯:朱力遠
最新研究表明,水星自形成以來,直徑已縮短4.8公里,縮小幅度較之前估計至少多出1/3。這一奇怪的特點在太陽系中尚無先例
“信使”號拍攝的馬賽克圖片拼成新月狀水星
就在天文學家投向太陽系以外,熱切地尋找圍繞其他恒星旋轉的行星時,他們卻往往忽略了太陽系內的異常星體。
水星是人類最早發現的行星之一,但也是我們了解最少的行星。早在5000年前,蘇美爾人就把它歸為行星之一。但由于水星特殊的位置,使人很難一睹芳容。一生都沒能看到過水星的哥白尼曾抱怨:“我們受夠了這顆行星的折磨,它渾身是謎,我們在探察它的運行軌跡時真是歷盡艱辛啊。”
水星距離太陽最近時僅有4600萬千米,任何大膽的天文學家想用望遠鏡直接觀測水星時都不免擔心強烈日光的干擾。即便在空間天文學時代,水星也是惟一一顆無法用哈勃太空望遠鏡直接觀測的行星。只有抵近觀察才能揭開水星的神秘面紗。
2008年1月,“信使”號探測器飛越水星,成為33年來首個抵近這顆行星的人造物體。“經過五個月的分析,我們已經得到了一些令人著迷的新結論。其中有些結論終結了自‘水手’10號以來長達30年的爭論。”“信使”號任務首席科學家肖恩·所羅門如是說。以所羅門為首的56位科學家在7月4日出版的《科學》雜志上用11篇論文的篇幅報道了這次飛越帶來的新發現,其中涉及了水星磁場、大氣和火山活動等長期困擾天文學家的謎團。
微弱磁場的來源
20世紀70年代中期,美國的“水手”10號探測器曾掠過水星,拍攝了45%的水星表面,使科學家對水星有了初步的了解。但這次探測發現的問題遠比它解答的還要多。水星的奇異磁場就是其中最顯著的問題。
“水手”10號獲得的一個完全出乎意料的發現是,水星有磁場。這是除地球之外惟一一個擁有全球性磁場的巖石行星。不過水星的磁場強度僅相當于地球磁場強度的1%,迄今為止大部分的理論模型都無法解釋為何水星具有如此微弱的磁場。
從理論上來說,行星只有快速旋轉并擁有熔融鐵核時,才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