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威辛之中,本來有詩

人們面對20世紀大屠殺的災難,不忍地側過臉,羞愧難當??扇藗円ê荛L時間才相信,即使在集中營里,繪畫依然美麗,詩歌依然承載著生命的快樂與哀愁、希望與絕望

責任編輯:馬莉


奧斯威辛之后,寫詩是殘酷的。這句名言,反思人性之惡到了極致。人們面對20世紀大屠殺的災難,不忍地側過臉,羞愧難當??扇藗円ê荛L時間才相信,即使在集中營里,繪畫依然美麗,詩歌依然承載著生命的快樂與哀愁、希望與絕望。

《像自由一樣美麗:猶太人集中營遺存的兒童畫作》里面的小作者們,大多走進奧斯威辛的毒氣室,十二三歲的年齡就悲慘地死去,但是,他們僥幸留存下來的詩 作、畫作,甚至偷偷發行的報紙,讓我們看到人類歷史的珍貴一幕。作者林達盡力搜尋他們的名字、他們的故事,展示了那一幅幅美麗動人的畫作、一首首明快有力 的詩,讓現在的人們明白,即使在集中營,也并非只有死亡的氣味。面對絕望,人類依然可以保持尊嚴,而自由,從來都在人們心里,任何人強奪不走。

每一個對痛苦有感覺的人,都應該讀一讀這里面的詩。“希望你一直保存著這本書,哪怕你在一年年地長大,哪怕它在書架上放了很久,落滿灰塵。只要你再次打開,你一定會慶幸,你并沒有把它丟失。”作者被孩子們的作品深深打動了。讓我們靜一靜心,來讀一讀小作者們的詩:

《蝴蝶》
那一只,就是上次那一只,
那么豐富、明亮、耀眼的黃色,
或許,那是太陽金色的淚水
滴在白色的石頭上……

那樣、那樣的一種金黃
輕盈得翩然直上。
它離去了,我相信,這是因為
它自己要告別這個世界。

我在這里住了七個星期,
被囚禁在這個集中營。
可我已經發現,這里有我喜愛的東西。
蒲公英在招呼著我
還有院子里開著白花的栗樹枝條。
只是,我再也沒見到另一只蝴蝶。

那只蝴蝶,是最后的一只。
蝴蝶不住在這里,
不住在集中營。


寫詩的年輕人叫巴維爾·弗里德曼(Pavel Friedman),1921年1月7日出生在布拉格。他被遣送的那一天是1942年4月26日,那年他剛滿2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