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傳世名帖為什么多數都很難讀通?
傳世王羲之的多種“帖”,其實大多數都是他平時的書信,其中絕大多數都是不完整的,不完整的原因,可能是歷代收藏者將真跡或摹本裁切成片斷,以保存古人書法范本,所以很多王羲之帖根本讀不完整,甚至錯行,還有中間抽去數字者。這無疑給后世學者平添許多煩惱。
責任編輯:劉小磊
傳世王羲之的多種“帖”,其實大多數都是他平時的書信,其中絕大多數都是不完整的,不完整的原因,可能是歷代收藏者將真跡或摹本裁切成片斷,以保存古人書法范本,所以很多王羲之帖根本讀不完整,甚至錯行,還有中間抽去數字者。這無疑給后世學者平添許多煩惱。
祁小春兄是多年的畏友,畏字不是自謙,小春兄的學問,確實令我生畏。我平時按照古代文人的“陋習”(廣東人俗謂“壞鬼書生多別字”)稱小春作“柳齋”兄,柳齋做的是書法史,并且幾乎是獨沽一味,專心做王羲之??墒窃诋斀褡鐾豸酥膶W者中,能做到像柳齋這樣的多層次的不多,確實如他的書名所言,如行山陰道上,山川映發,目不暇接。
廣州美術學院祁小春教授。
書法史這題目,看似簡單,可是書史不像繪畫,書法技巧本身,是一頁紙就能說清楚的,所謂“用筆千古不易”,任誰也飛不出右軍的圈子。當代治書法史的學者,多數是鉆一下書法家的史料,搬弄一堆技法術語,然后分析一下作品,這就成書了,套路簡單而乏味得很??戳S的書可不然,這書讀著有趣味。
王羲之是家喻戶曉的人物,為什么做王羲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溫翠玲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