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這里不是美國
一提到美國,很多人都會第一時間想到紐約,但紐約其實是最不美國的一座城市。它真正的名字應該是“大紐約帝國”。
責任編輯:楊嘉敏
紐約街頭,公共圖書館外心無旁騖讀書的流浪漢。
(本文首發于2019年3月28日《南方周末》)
總有一些城市,不大屬于這個國家。
一提到美國,很多人都會第一時間想到紐約,但紐約其實是最不美國的一座城市。它真正的名字應該是“大紐約帝國”。
拖著行李箱的我鉆出地鐵,第一次見到陽光下的紐約。一對夫妻開著車經過我的身旁,以特別的方式歡迎我,不是唱歌、跳舞或者來段Rap,他們沖我狂按了五下喇叭,然后按下車窗向我展示了一系列地道流利而又純正的美式英語臟話,讓我在頃刻之間就熟知了紐約路怒癥患者的所有癥狀。這與我在舊金山、洛杉磯等西海岸城市,內陸小鎮,以及剛剛離開的芝加哥等其他美國地區受到的熱情有禮的歡迎截然不同,我著實需要適應一下。對于紐約的第一印象如此糟糕,我以為自己必然對這座城市失望透頂加百般怨懟。但這僅僅是“我以為”。
世界貿易中心樓下的涂鴉,對比鮮明,反差強烈。
在我停留紐約的2周時間里,我接觸到了四位“紐約客”,我們之間都不可避免地聊到了自己對紐約的看法和感受,有時候我覺得我們在談論的似乎不是同一座城市。
它有什么超能力?——四處旅行的北京土著,停留時間:2周
到達紐約前,我已經在美國各地流竄了一個月的時間,不論是在城市還是鄉村,幾乎沒有聽到過任何汽車鳴笛。按喇叭這件事被美國人當做十分不禮貌的行為,但在紐約例外。紐約太忙了,紐約人太忙了,你在路上稍微遲疑了一下,或者走錯了、走慢了,不耐煩的“滴滴”聲立刻嚇得你靈魂出竅。公共交通中的服務人員極度不耐煩,說著一嘴黏糊著各種口音的英語,帶著一臉所有人都該理所當然聽得懂他說話的表情。這樣的紐約人還值得喜愛嗎?
值得。忙著在地鐵里奔命的人,也總是能停下來問一個帶著大行李箱的女士是否需要幫助。服務人員再怎么不耐煩,也只是語言上絲毫沒有減速的跡象,最終他們會不只給你指路,還親自領著你去你想去的地方。鴿子和野生小松鼠在城市里隨處可見,而且一點不怕人。去一個地方我總喜歡觀察那里的動物,它們對人的態度絕對可以體現這里的人們如何對待它們。
狗尿漬、狗屎、垃圾滿地。到處有街頭露宿者和精神病患者。槍擊案不是新聞,有一周沒有發生槍擊案才稱得上新聞。還有紐約地鐵,不知道已被多少人吐槽過了。沒有電梯、沒有空調、沒有安全門;無家可歸者和大灰耗子把這里當做溫暖的家園;有的車廂電子屏是壞的,或者干脆沒有,趕上印度人報站的話,跟沒有報站無甚顯著區別;動不動晚點、臨時甩站,google地圖都救不了你。如果你說紐約有著全世界最臟亂差的地鐵,沒人會反對。這樣的紐約還值得喜愛嗎?
值得。在百老匯的36家劇場每天看一部音樂劇,一個月都看不全,可是新劇目又上來了;光是第五大道就有9家博物館,人類于不同時期、在地球各個角落留下的涂鴉都能在這里找到,不出這條街就能在藝術領域環游地球;世界上唯一一塊“國際領土”——聯合國總部大廈盤踞于此;華爾街的銅牛每天都在繪聲繪色地演繹著何為世界金融中心的“財大氣粗”。
大都會藝術博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周凡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