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巖氣再獲“新生”
發自:南方周末
■得益于政策的扶持和技術的創新,我國頁巖氣產業步入發展快軌,甚至開始成為“兩桶油”冬季保供的利器。
沉寂許久的頁巖氣再獲關注。
2018年,中石化涪陵頁巖氣田生產頁巖氣60.2億立方米,銷售57.8億立方米,產銷量保持全國第一。
涪陵頁巖氣田是我國首個進行大型商業化開采的頁巖氣田。截至2018年12月31日,涪陵頁巖氣田全年新增經濟可采儲量54.3億立方米,新投產氣井81口,新建年產能5.03億立方米,自2012年開建以來累計生產頁巖氣214.5億立方米。
中國石化探區頁巖氣資源豐富,勘探開發潛力大,主要分布在川南、渝西地區,總面積近2萬平方公里。根據媒體公開報道,涪陵頁巖氣田單井成本較2014年開發初期降低30%以上。
另一頁巖氣開發主力中石油,也拿出了一個漂亮成績單。2018年中石油在川頁巖氣產量達42.7億立方米,較2017年增長40%。
作為主產區的川南頁巖氣田,分布在四川宜賓、瀘州、內江等地。數據顯示,我國頁巖氣技術可采資源量21.8萬億立方米,川南地區具備建成年產氣400至500億方規模,具備長期穩產的資源條件。
2010年后,中石油在川南逐漸建成長寧、威遠等國家級頁巖氣示范區。2018年,川南基地的鉆機、隊伍、工作量呈幾何式增長。據中國石油報8月的報道,中石油開發川南地區頁巖氣的鉆機已達125臺,計劃2020年達到120億立方米。
由于國內頁巖氣儲藏地區的地質條件復雜,勘探開發面臨諸多困難,中石油把頁巖氣開發當作集團公司的重點突破方向,大慶鉆探在內中石油鉆探公司,以及貝肯能源、安東油田服務等民營企業的鉆井隊相繼參加長寧頁巖氣“會戰”。
之所以“兩桶油”如此重視頁巖氣商業開發,一方面因為國內天然氣對外依存度逐年攀升,加大國內資源勘探開發成為重要選擇;另一方面,主要是因為頁巖氣已成為全球油氣生產的最大亮點。2017年全球頁巖氣產量4937億方,美國產量4772億方,美國已經成為全球頁巖氣的領跑者。
目前,我國頁巖氣儲量排名世界第一?!吨袊V產資源報告2018》顯示,截至2018年4月底,我國頁巖氣累計探明地質儲量已經超過萬億立方米。2009年以來,我國開展了頁巖氣資源潛力評價及有利區帶優選,進行了兩輪頁巖氣勘查區塊招標。2011年底,經國務院批準,頁巖氣成為中國第172個獨立礦種。
對于頁巖氣產量目標,早在2016年印發的《頁巖氣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中,國家能源局就提出中國將在2020年力爭實現頁巖氣產量300億立方米,2030年實現頁巖氣產量800-1000億立方米。值得注意的是,從2011年中國第一輪頁巖氣探礦權招標開始,中國頁巖氣工業化生產發展迅速,頁巖氣產量從2012年的0.25億立方米躍升2017年的近90億立方米,顯然空間依舊很大。
按照上述發展規劃,2020年完善成熟3500米以淺海相頁巖氣勘探開發技術,突破3500米以深海相頁巖氣、陸相和海陸過渡相頁巖氣勘探開發技術。在涪陵頁巖氣田非常規領域,目前已經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涪陵海相頁巖氣特色的5大技術體系,我國成為繼美國、加拿大之后第三個完全掌握頁巖氣開發成套技術的國家。
據媒體報道,丁山-東溪區塊國內首口埋深大于4200米的高產頁巖氣井——東頁深1井,試獲日產31萬立方米高產氣流,突破了埋深超4000米頁巖氣井壓裂工藝技術。
為了促進我國頁巖氣加快商業開發,國家一直保持了相應的政策支持力度。2013年10月,國家能源局公布《頁巖氣產業政策》,將頁巖氣納入國家戰略新興產業,對頁巖氣開采企業減免礦產資源補償費、礦權使用費等激勵政策。
最新的政策是頁巖氣資源稅的減征。2018年3月底,財政部、稅務總局兩部委聯合印發了《財政部稅務總局關于對頁巖氣減征資源稅的通知》。通知顯示,為促進頁巖氣開發利用,有效增加天然氣供給,經國務院同意,從2018年4月1日起至2021年3月31日,兩部委對頁巖氣資源稅(按6%的規定稅率)減征30%。
此前,我國一直執行對頁巖氣財政補貼政策。2012年,財政部、國家能源局出臺頁巖氣開發利用補貼政策,2012年至2015年,中央財政按0.4元/立方米的標準對頁巖氣開采企業給予補貼;2015年,兩部門明確“十三五”期間頁巖氣開發利用繼續享受中央財政補貼政策,補貼標準調整為前3年0.3元/立方米、后2年0.2元/立方米。
得益于政策的扶持和技術的創新,我國頁巖氣產業步入發展快軌,甚至頁巖氣開始成為“兩桶油”冬季保供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