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300克蘑菇,大幅降低癡呆風險
最新研究發現,盡管對老年癡呆癥缺乏有效的藥物治療方案,但一些飲食習慣可能會對維持較好的認知功能有所幫助。相比每周吃蘑菇少于一份的人,每周吃蘑菇大于兩份的人患輕度認知障礙的風險減少了52%,兩份的量大約為300克。
責任編輯:朱力遠
一間私立養老院的阿爾茨海默癥患者。
常見的老年癡呆癥,又稱失智癥,主要由阿爾茨海默病導致,是一種與年齡高度相關的認知障礙類疾病,早期主要表現為記憶力下降,后期會出現語言障礙等認知問題,甚至生活不能自理。更關鍵的是,由于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療方式,這一過程基本是不可逆的。
輕度認知障礙(MCI)作為從正常衰老發展過渡到癡呆的中間狀態和重要風險因素,成為認識和預防老年癡呆癥的一個突破口。
2019年3月,《阿爾茨海默病雜志》(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發表的最新研究通過對六百多位新加坡60歲以上老人蘑菇攝入量和輕度認知障礙患病率關系的觀察和分析,發現相比每周吃蘑菇少于一份的人,每周吃蘑菇大于兩份的人患輕度認知障礙的風險減少了52%,兩份的量大約為300克。
吃什么蘑菇都行
這項研究由新加坡國立大學心理醫學系助理教授封磊等人完成,鑒于納入研究的老人均為新加坡的華人,這一結論具有較強的參考價值。
研究中,對于蘑菇攝入量的測量通過一對一訪談詢問得知,一份的量被界定為四分之三杯,按做好后的蘑菇重量估計,每份的量大約在150克。而對認知障礙的診斷則需由該研究負責人封磊和他團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溫翠玲 校對:星歌